迪趣网

​浅析抗日战争前期五大会战的主要影响之徐州、兰封和武汉会战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浅析抗日战争前期五大会战的主要影响之徐州、兰封和武汉会战 经历了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之后,日军在1937年末,已经控制了长江入海口,并且拿下了整个华北和半个山西,日军见形

浅析抗日战争前期五大会战的主要影响之徐州、兰封和武汉会战

经历了淞沪会战和太原会战之后,日军在1937年末,已经控制了长江入海口,并且拿下了整个华北和半个山西,日军见形势大好,于是加大投码力度,于是准备打通北京到南京的铁路线,从华北南下,攻取陇海线和南下铁路的交汇口-徐州势在必行。同时也从上海沿着沪宁线进攻南京,只要打通这两条铁路线,那基本就可以达到控制中国东部的目的。

随着大战的爆发,全国都没有了退路,徐州作为两条最重要铁路的交汇口,日军沿着河北山东南下,就是势必要进取中原,而攻取中原的目的自然是和南方沿长江进攻的主力分为两路进攻武汉。经历了1937年上半年的两次大战后,双方渐成决战态势,日军两路并进,中国军队层层阻拦,似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最后的武汉大决战而做准备。不过在武汉会战之前,还有两次大会战作为开胃小菜,一场打得很不错,另一场则是全面溃败。

徐州会战

1、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算是中国军队在前期打得最漂亮的一场大会战。战役背景前文已经提过了,徐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是两条重要铁路的交汇口,是中原东部的核心城市,为了保卫中原,为了保卫淮西,中国军队第二战区在此重兵布防,以期抵挡日军的进攻步伐。

1938年1月,为了拱卫鲁南和苏北,中国军队在陇海一线可谓是能派上的都来了,从山西娘子关撤退下来的西北军孙连仲第2集团军和川军邓锡侯第22集团军,李品仙第11集团军,东北军于学忠第51军,西北军余脉张自忠第59军,庞炳勋第3军团,原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和中央军汤恩伯第20军团,桂系廖磊第21集团军。意思就是中央军就来了汤恩伯,李品仙是介于桂系和中央军之间的人物,西北军、川军、东北军、桂系军都来了,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大放异彩。

而日军则主要是南北夹击,从南京过来了约八万人,主力从蚌阜北上攻徐州,并绕道徐州西部,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北边从济南、潍坊、青岛三路大军进取徐州,郓城等方向南下了部分军队同样攻取徐州西部,与南方的日军合作,切断中国军队的后路,也是阻断其他军队的增援,也就是说,日军凭借机动性,以24万多人,将中国近60万大军围困在徐州方圆两三百里的小区域内。

滕县保卫战

徐州会战最开始是北边开打,也就是在鲁南区域,后世称为台儿庄战役,打得最惨烈的两场战役分别是台儿庄和滕县之战。日军在攻取济南之后,主力沿着铁路线南下,另一路则是从青岛方向进攻徐州,两条进攻路线交汇于台儿庄,于是中国军队以台儿庄为核心,在西北方向的滕县和东北方向的临沂重兵布防,以阻止日军两路大军在台儿庄会合。两边战场都打得很惨烈,尤其是滕县之战。

滕县之战,是抗战史上最悲壮的战役之一。主要是由川军22集团军在此布防,川军武器差,装备落后,而且来之前已经经过了一场血战,伤亡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却被派往最前线硬顶日军从济南而来的核心主力,双方从外围开打,一直打到城外,再于城内反复死战,川军硬是凭借一腔热血,和装备精良的日军血战到底。最终扛了日军四天的进攻,在城内进行了惨烈的巷战,歼敌两千余人。

而西北军主要负责防守临沂方面的军队,张自忠、庞炳勋以攻为守,硬顶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坂垣第五师团,并三次击退日军进攻。随着后来汤恩伯军团的侧面出击,彻底挡住了日军的进攻,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滕县失守后,日军沿着铁路线和枣庄两路南下,进攻台儿庄,打算一举吃掉徐州地区。中国军队严阵以待,双方在台儿庄周围血战,后期汤恩伯军队绕后,日军腹背受敌,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被击退,此战日军伤亡近两万余人。仅仅一个月内,日军在临沂和台儿庄就发生了多次战败撤退的案例,不可战胜的神话被粉碎。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虽然惨胜,但是依旧元气大伤。随着其他方向日军进展速度,日军的合围态势基本已经形成,徐州肯定是守不住了,所以,尽快完整的撤出徐州地区,成了新一轮的难题,毕竟当时中国军队机动性太差。想要从巨大的包围圈中突围,其难度甚至大于敦刻尔克,所以徐州会战最出彩的其实是突围之战,第五战区命令各部队分别向豫、皖边界山区突围。中国军队且战且退,阵型不乱,按部就班地向西、向南撤退。最终在很少伤亡的情况下,基本突围到了湖北和河南南部地区!

2、兰封会战

1938年5月的兰封会战,甚至被后世评为千古笑柄,徐州会战之后,华东地区基本防守不住,大量的军备物资还有人员都在迅速的后撤,日军为了追击从徐州突围的数十万大军,也准备沿着陇海铁路一路向西突进,准备来一个大迂回,直接断了在华北、中原和华东地区还没有来得及撤退的中国军队的后路。

兰封会战

因为中国军队在徐州的失败,导致了兵败如山倒的迹象,毕竟军队士气不是短期内能够缓过来的,所以整个中原的中国军队都有些人心惶惶,未战先怯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其实很难再对日军进行有效阻击。所以这时,包括德国军事顾问在内的大量政府高层都支持掘开黄河阻止日军的追兵,以牺牲淮北百姓的财产损失,来保证军队和大量物资的安全转移。不过蒋介石力排众议,拒绝了这个提议,毕竟当时在陇海线一带,中国还有几十万军队,还有一战之力,而且还是以中央军为主。而且,任何一个中央政府也都不会罔顾百万生灵不顾,不战而掘开黄河。

于是,一场战略收益率很低的会战打响了,地点在兰封,也就是现在的兰考县。这个地方位于陇海线上,背后就是古城开封,北边就是黄河。日军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从黄河北岸而来,另一部分从济宁和郓城方向而来。中国军队集中了中原地区中央军中所有能打的部队,想要阻止日军继续西进,占开封郑州后扣兵潼关,威胁南方武汉的潜在威胁。国军出动14个师,大约15万人。而日军出动一个师团,外加附属部队,总共不足3万人。

但是因为中央军在前期作战中,重武器基本损耗一空,而日军则是陆空军协同,外加重火力武器碾压中央军,机动性更是没有什么可比性。在此情况下,双方一方人多,一方武器好,大战一触即发。中国军队勇猛出击,两翼其实打得很不错,宋希濂和王耀武方面都扛住了日军的进攻,甚至还有余力追击。但是正面的桂永清却没有顶住,直接一路溃败,准备退守开封城,留下两个师守在兰封附近。而兰封驻军等桂永清一走,立刻弃城而逃。这一逃就如同多米诺牌效应一样,附近的军队全线溃逃,就好比淝水之战一般。

炸开花园口

蒋介石得知战况后,大发雷霆,急令薛岳主持回击,再度包围孤军深入的土肥原师团,但是此时战机已失,日军援军已经从北方的濮阳和南方的商丘两地包夹而来,中国军队血战一场之后,只能撤退防守平汉线,为了截断日军的追击,只能炸开黄河人为制造黄泛区,延缓日本机械化兵团的突击,给河南和安徽的数百万生灵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性大决战,其实在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惨败之后,武汉怎么也守不住了,毕竟日军海陆空三军全占优势,而且士气正盛。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挡不住日军的装甲部队,特别是在陇海线和平汉线不受控制之后,中国似乎只有依靠第二级阶梯的地势来防守日军,才能抵挡日军前进的步伐,那武汉会战的目的,只剩下争取转移时间,因为抗战以前,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的武汉、上海等沿海沿江城市,大后方的工业很落后,到了1938年初,因为前线的接连失利,大批工业和军事物资全部集中在武汉,然后通过武汉往重庆转运。

武汉会战

而这些战略转移,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为了保存抗战的火种,争取转移时间,中国军队只能以血肉之躯,硬扛日军的飞机大炮和海军。武汉会战规模很大,从安徽、河南、江西一直延伸到了河北。日军进攻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四路大军,主力大军沿长江而来,攻击安庆和香口要塞,然后攻打湖口要塞,过鄱阳湖,进攻九江,切断南浔线。从庐山向武昌方向进攻,以海军和空军来配合陆军进攻。另外两路从皖北出发,一路沿长江北岸,大别山南边进攻,从潜山攻打黄海,在田家镇大战一场之后,沿江攻取汉口。还有一路,几个王牌部队从皖北出发,沿着大别山北部进攻,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进攻麻城,一个方向是进攻信阳,然后南下进攻武汉。

中国军队在每一条战线上都顽强抵抗,层层抵抗,依靠地形和日军搏杀,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很多时候逼迫日军使用毒气弹才能推进地面战场。大小数百次战役,特别是在南浔线和富金山等战役中,打得相当惨烈。整场会战打了四五个月,日军伤亡过十万,中国方面大批物资安全撤退到了大后方,虽然最终结果是日军惨胜,但是自身实力也被极大的消耗,最精锐的甲级师团消耗很大,依然后继乏力。

富金山血战

从1938年6月初打到了10月末,武汉会战之后,日本的损耗巨大,陆军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而实力强横的海军,在中国又无用武之地。随着日本国内资源消耗达到了极限,进口之路多次被美国封锁的情况下,日本海军势必要承担起冲破壁垒的使命,摆在日本面前的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与中国尽量保持和平,然后举大军南下东南亚,去夺取石油和橡胶,所以在武汉战争之后,日本无力再进行全面大面积进攻,只是不断给中国压力的同时,更多的是政治上的斡旋和军事上的封锁,而之后两年,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中国在扛住了最艰难的两年之后,终于扛到了太平洋战场的爆发,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