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沈腾,口碑告急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沈腾,口碑告急 没想到,由沈腾、马丽主演的《独行月球》,势头还在继续。 上映37天后,《独行月球》的票房累计29.13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15名。 图源:新浪娱乐 然而,与高涨

沈腾,口碑告急

没想到,由沈腾、马丽主演的《独行月球》,势头还在继续。

上映37天后,《独行月球》的票房累计29.13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15名。

      图源:新浪娱乐       

然而,与高涨的票房不同的是,片子的评分一跌再跌。

尽管相比于以前拿沈腾做营销的电影,《独行月球》是实打实的沈腾主演的电影。

含腾量,100%。

但不少观众评价说:“一件昂贵而蹩脚的A货。”

      图源:新浪微博       

这一次,似乎“含腾量”决定作品质量的定律也失效了。

她姐不免感到可惜。

表面看,只是“含腾量”这个所谓指标逐渐失效。

实际上,这背后反应的是,近两年花样频出的“自杀式营销”已经开始反噬。

最近还有一个更典型的“翻车”例子——古天乐。

古天乐监制的电影《明日战记》,上映10天,票房仅5亿。

而片方想回本,保守估计票房起码要达到12亿。

这让片方有些慌了,开始在各大平台卖力吆喝:

“古校长”叹过气;

      图源:抖音      

流过泪......

      图源:抖音      

很多自称“古天乐粉丝”的网友,甚至攻陷了华仔个人账号的评论区。

“还不站出来帮帮国产科幻电影吗?”

“华哥,帮帮古天乐宣传下,他太难了!”

      图源:抖音       

说实话,她姐一直很喜欢古天乐,也希望大家多支持他。

但这种花样百出的、自杀式营销,换来的是什么呢?

是古天乐的风评被害。

而这绝不会是个例。

当反噬开始,一切好作品的“标杆”都开始失效,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呢?

或许,从沈腾身上,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薛定谔的「含腾量」

众所周知,如今的“含腾量”,早已成为一个“符号”。

它是衡量一部喜剧电影票房的标尺。

即沈腾在一部电影中的出场时间越长,票房号召力越高。

而「含腾量」越少的片子,口碑就会越差。

它也是讽刺喜剧电影中含沙射影的娱乐现象。

这背后是急功近利的营销,一次又一次击穿大家的底线。

其中,以麻花系为最。

在《夏洛特烦恼》实现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后,沈腾,就成为了开心麻花的金字招牌。

要说沈腾这张喜剧王牌,打好了就是王炸。

《羞羞的铁拳》里,沈叔叔只用四个字,就贡献了唯一出圈的笑点,轻松拿下22.14亿的票房。

“你过来啊!”

      图源:电影《羞羞的铁拳》      

可,事实证明,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羞羞的铁拳》这般好运。

此后的大部分情况下,多是沈腾这张好牌,在各个电影里被打得稀巴烂。

《李茶的姑妈》,沈腾以“特别出演”的身份,出场仅3分钟, 票房高达6.4亿。

成绩很可观,豆瓣评分却只有4.6,还获得了当年的金扫帚奖。

      图源:电影《李茶的姑妈》      

“特别出演”,说好听点是老人带新人,友情客串。

说难听点,是除了沈腾之外,演员表里的其他人都还不够能打。

而片方硬拉沈腾出来当宣发噱头,借此实现对电影热度和票房的加持,无异于“挂羊头卖狗肉”。

结果也显而易见,沈腾也救不了开心麻花。

在过去一年,“麻花出品”的电影几乎包揽了金扫帚奖半壁江山。

      图源:《新浪微博》      

麻花系之外,用一张牌吃遍天下的国产喜剧电影,同样也已经快把沈腾的“羊毛”薅秃了。

早在《夏洛特烦恼》大红后,王晶就邀请沈腾“特别出演”《王牌逗王牌》。

从实际出场时间来算,沈腾在里面只是个十番开外的角色。

但片方直接把他和刘德华、黄晓明两位主演放在同一张海报里,制造一种“伪主演”的假象。

细数沈腾的“客串宇宙”,评分不高,但常在宣发中强调沈腾的例子,比比皆是。

韩寒导演的《四海》。

预告片含腾量可观,各种宣发都显示沈腾戏份吃重。

结果到了正片,沈腾所有戏份基本上都在预告片跟海报里了。

      图源:豆瓣      

《日不落酒店》更是将“宣发诈骗”手段运用到了极致。

在上映前的宣传中,铺天盖地宣传沈腾,在海报中甚至是仅次于男女主演的存在。

最后,沈腾仅仅以“纸片人”的形式,在电影里“客串”了一把。

“含腾量”几乎为零。

      图源:豆瓣      

尽管沈腾这张牌好使,但如此操作没下线,可就真拿观众当“傻子”了......

片子最终被打上“诈骗片”的烙印,载入中国烂片的史册。

      图源:豆瓣       

如果说,此前造成的仅仅是大家开始警惕“麻花式喜剧”——

“开心麻花出品,凡是沈腾主演的,就可以一看,别的暂时不用。”

那如今,随着拿沈腾这个招牌营销范围变广、诈骗次数变多,已经开始让观众对“沈腾牌”喜剧也逐渐持怀疑态度——

“沈腾好笑,但沈腾的电影可能不一定。”

「溺爱」沈腾

发现了没?

尽管不少人被薛定谔的“含腾量”忽悠了一次又一次。

但不少人依然爱沈腾爱得深沉。

原因无他。

像沈腾这样的喜剧人,在当今影视圈,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尤其在观众缘这一块,沈腾已经赢麻了。

“郝建”,几乎是所有人认识沈腾的开始。

      图源:网络      

这个有点鸡贼、有点怂,后脑勺头发还翘起的中年小男人。

总是一脸标志性“贱笑”,却长在了全国人民笑点上。

“郝建”演久了。

就算他站在台上不动,观众都能哈哈哈笑得停不下来。

当然,作为地表最好笑的男人,沈腾并不单靠“观众缘”。

韩寒曾评价,沈腾的表演有一种“不怒自威,不笑自喜,不闹自嗨,不苦自悲”的独特魔力。

从《夏洛特烦恼》里的夏洛,到《西虹市首富》中的王多鱼,再到《飞驰人生》里的张弛......

      图源:上《夏洛特烦恼》;下《飞驰人生》      

以上这些角色,不高大、不完美、不得志,有点怂,贱嗖嗖的,时常鸡贼,又总是心软。

但,总有一种让人代入日常生活中那种错位、尴尬所带来的笑点。

      图源:《西虹市首富》      

但,这些还不够观众一见沈腾就笑的理由。

更重要的原因,或许是——

他在戏里戏外都拥有一个无孔不入的完整的喜剧形象。

和沈腾差不多好笑的黄渤、徐峥,出了戏,他们或严肃或谨慎。

相比之下,沈腾似乎完全没有思想包袱和苦难烙印。

成名之后,媒体想从他身上挖出这种故事,沈腾很坦诚,“没有什么苦可诉的”。

      图源:《鲁豫有约》      

以至于人们都认为,沈腾的幽默感是浑然天成的,是流淌在血液里的。

幽默,当然跟天赋有关。

但数十年如一日“长在全国人民的笑点上”背后,多的是沈腾不为人知的殚精竭虑。

对于喜剧,沈腾有种“不疯魔不成活”的执着。

喜剧的包袱,要不断推陈出新。

沈腾就常常几十个小时不睡觉,通宵达旦地创作。

“我对笑有一种要求,第一步观众有500次笑,那这次你必须有600次,甚至700次,你不能比以前低。”

      图源:网络      

即使早已经不是默默无闻的小演员,他还是愿意拼命去博观众一笑。

很多人不知道,沈腾有严重的腰伤。

在他还不火的时候,有一次被挂在天花板上的道具砸伤了。

为了不错过表演,他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等表演结束完,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直到现在,他的腰每逢阴天下雨,都会疼得直不起来。

拍摄《独行月球》时,在腰伤复发的情况下,沈腾依旧顶着40斤重的工作服不断吊威亚奔跑。

      图源:网络      

虽曾被医生建议“暂时中止拍摄”,但沈腾还是坚持在各种设备中悬空折腾。

豆瓣上有一个影迷这样描述沈腾:

“我觉得沈腾更像“泡腾片”,投入杯中,呼噜呼噜冒起一堆气泡,有所消耗。但最终,也为这杯水,带来了些许亮色。”

当然,这里的“消耗”,并非“消费”。

沈腾说过,曾有电影真的拿钱狠狠“砸”他。

即便如此,他还是拒绝了不够满意的剧本。

他反复提醒自己:

「我不可以消费“沈腾”。我不能消费我的职业生涯。」

      图源:网络      

对他来说,逗笑观众,是一个喜剧人的宿命,更是一种「责任」。

只要舞台上能够带给观众快乐,只要无愧于心,就够了。

而像沈腾这样认真且优秀的喜剧人,太稀缺了。

这,也是很多人喜爱沈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欠沈腾的拿什么还

稀缺性,让沈腾获得了别人无法企及的票房成绩和观众缘。

也正是因为这种稀缺性,正在肉眼可见地消耗沈腾。

比如这次《独行月球》。

上映前,片方宣传的噱头是:“开心麻花出品”“含腾量100%”“沈腾马丽时隔7年再次联手”“科幻喜剧”.....

结果呢?

“沈马CP”,含糖量几乎为零不说,还被“沈鼠叔CP”取代了。

“科幻喜剧”,科幻有了,喜剧却被硬塞煽情。

      图源:豆瓣      

如此这般,下一次“含腾量100%”,沈腾是否还能保持现在这样的票房号召力,或许要打一个问号。

当然,她姐并非想要针对某一部电影或者某一个演员。

而是想说,这种“自杀式营销”横行和失效的过程,并不是可以一笑而过的。

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自杀式营销”见效时,惠及的是一批勇于舍弃底线,或者说,本就没有底线的投机主义者。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作品,方法都如出一辙:

夸造型、吹演技、营销CP、卖情怀……花样诸多。

      《爱情公寓》大电影,玩的是情怀,卖的是噱头

“道德绑架式营销”“乞讨式营销”……层出不穷。

      图源:新浪微博       

只要观众信了,进了影院,就是资本和市场的双赢。

至于后续的口碑,无人在意。

但与之相反的是,值得被看见却不屑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关注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则无法获得与作品质量相匹配的曝光。

比如《隐入尘烟》。

在宣发期间,没有刻意借助有口碑的演员作为宣传,更没有“挂羊头卖狗肉”的误导性营销和夸大营销。

最终,票房也只能无奈地“隐入尘烟”。

上映57天,目前票房不足6000万。

      图源:网络       

这对于真正优秀的作品,显然是非常不公平的。

但,这还不是事情的全貌。

长此以往,“反噬”的不仅是作品,更是演员。

沈腾,也面临这样的困境。

《独行月球》上映期间,另一则有关沈腾的新闻爆了:

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入围最佳男主角的沈腾获得0票。

      图源:新浪微博       

一时间,无数网友替沈腾打抱不平:“凭什么沈腾0票?”

对此,官方的回应是,“沈腾没有突破以往的演技”。

但这样的说辞,显然不能服众。

      图源:新浪微博       

要知道,迄今为止,沈腾主要作品电影票房高达231亿元,仅次于吴京,位居中国演员第二位,其中不乏大获好评的角色。

而无论是0票,还是过往0提名,其实背后都反映了一个事实:

资本围猎下,已经让沈腾这张名牌整体呈现疲软趋势。

这种疲态不只反应在影视作品上,综艺亦是如此。

在开心麻花团综《麻花特开心》里,看得出沈腾尽全力玩梗,打上了回忆杀+情怀牌。

但,最终依然带不动口碑。

      图源:新浪微博       

就连沈腾的老牌综艺,评价也遭到滑铁卢。

这疲态背后,是沈腾这张王牌不行了?

说到底,其实是喜剧演员沈腾,正在被透支。

沈腾的喜剧价值,也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榨干。

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不该被如此消耗和透支。

因为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有更好的做法吗?

当然有。

贾玲执导的《你好,李焕英》,就是一次很好的示范。

      图源:《你好,李焕英》      

因为人情,沈腾主动要求到贾玲新片里客串。

贾玲不仅把沈腾的「友情客串」变成主演之一,还绞尽脑汁把剧本改了又改。

人家说有沈腾还用费那劲吗?

毕竟沈腾是一个不用说话都浑身笑点的人。

贾玲回答说:

“我不想消耗他,把人家曾经为自己建立得那么丰厚的羽毛拔了。”

      图源:豆瓣      

贾玲始终在用一种真诚的态度对沈腾,对作品,也是对观众。

而这才是该有的态度。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万能的票房灵药。

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只会不断消耗观众的耐心和信任。

这是不可逆的。

无论是对中国电影,还是对沈腾。

这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