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行走庆阳:汉唐丝绸之路东段的大道,萧关古道之石道坡遗迹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行走庆阳:汉唐丝绸之路东段的大道,萧关古道之石道坡遗迹 自古以来,甘肃就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带,而庆阳处在甘肃“丝绸大道”的最东端。庆阳境内的北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东起

行走庆阳:汉唐丝绸之路东段的大道,萧关古道之石道坡遗迹

自古以来,甘肃就是丝绸之路的黄金地带,而庆阳处在甘肃“丝绸大道”的最东端。庆阳境内的北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东起的第一大石窟,是世界石窟艺术的珍品。在北石窟附近,有一条至今仍留在石头上的汉唐大道,车辙印记深刻清晰,一路随山蜿蜒而上。这条历经千年的丝绸古道是著名的萧关古道的组成部分,如今布满苔藓,野草乱生,弥漫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令人震撼,它就是——石道坡。

一、石道坡的概况

从庆阳市北石窟寺往西南方向大约1.5公里的蒲河东岸鹿山脚下,有一条从北石窟寺往董志塬山顶延伸的一段丝绸古道,当地人称之为石道坡。庆阳北石窟寺通到董志塬边的这段丝绸之路古道总长为3180米,车辙印长为84米,据考证,它是我国丝绸之路古道中保存最长、最完整的一段。

走到石道坡的入口,你会发现曾经的丝绸之路古道在接近河谷的地方被拦腰斩断了,看起来就像是被人有意斩断的,高约两米有余。若不是安装铁梯供人们上下,恐怕是没有办法上去的。

从石道坡丝绸之路古道附近的古城遗存和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当时之所以会斩断石道坡,主要是为了防止西夏的进攻。在宋金期间, 庆阳是中原王朝和北方割据政权交锋的前沿阵地,公元1038年,党项族李元昊在银川建立大夏国以后,对身处北宋边界的庆阳发动了一系列进攻。为了防止西夏军队的进攻,边防驻兵便把石道坡斩断了。

这条丝绸古道是沿着山体盘旋一路延伸的,开凿在砂石崖上,路面的宽度大小不等,最窄处只有1.5米,靠近崖边还留有低矮的护墙,与路面有五六十厘米的落差。古道边的山崖上还残留着孔桩和石窟,这说明以前这里是留有建筑的,但是寺庙遗址还是驿站遗址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只能从地面残留的建筑材料中确定它们为唐代的建筑。

走到古道的拐弯处,我们可以看见一段段的弧形车辙印,大约有五六十公分。从这些痕迹较深的车印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这条古道十分热闹繁华,因为这条丝绸之路的支线沿途物产丰富,便于补给,导致人流量非常大。这里是一个急转弯处,古道的左边就是悬崖,没有一定技术和胆量的车夫是不敢轻易走的。转过弯后,还有一段石板路,顺着山坡往上走,原来的路已经被野草黄土覆盖,一条沟壑出现在眼前,黄土山坡上的道路变成幽深的峡谷。

二、历史中的石道坡

据当地的史料记载,在经过古道过河向西走5公里便是汉代的彭阳县(今镇原县彭阳乡),现在还仍有古城遗址存在,这里曾经出土过带有彭阳铭文的汉代铜鼎。不难看出从彭阳古城沿茹河到宁夏彭阳县城这条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和中原王朝进行抵抗的军事要道。

汉文帝十四年冬,匈奴入侵中原,走的就是这条道路。而后汉灵帝时,“段颍讨叛羌由彭阳直指高平”(高平即宁夏固原,宁夏彭阳原属固原),也选择的是这条通道。史书中还记载了西夏李元昊从彭阳城入侵,宋代大将景泰在彭阳城西遇见敌兵,以山为阵地,打败元昊的经过。而李元昊的这次入侵,也是走得石道坡这条路。

公元25年时,东汉史学家班彪为了躲避关中战乱,从长安出发前往姑藏(武威),途经路过石道坡。他把自己途中所见作了一首《北征赋》:“朝发韧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下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登赤须之长坂,入义渠之旧城……直安定以为期……过泥阳而太息兮,北祖庙之不修,释余马之彭阳兮……越安定以容与兮…… ”记述他一路北游的行程:长都(长安今西安)北上,经瓠谷(陕西泾阳县口镇附近,礼泉县北部)、云门及云阳(陕西淳化西北)、郇(陕西旬邑县北)、邠(陕西彬县)、泥阳(庆阳宁县东南)、义渠(庆阳西南宁县)、安定(甘肃泾川县)、彭阳(镇原县彭阳乡有汉代古城遗址,汉代属安定郡等地后至安定郡治高平(宁夏固原),而后再前往姑藏(甘肃武威)。我们可以看出班彪《北征赋》中所记的古道正是这条“萧关-茹河道”。

唐代诗人杨夔的《宁州道中》诗中写道“城枕萧关路,胡兵日夕临。唯凭一炬火,以慰万人心。春老雪犹重,沙寒草不深。如何驱匹马,向此独闲吟。”说明了这条古道在唐代时被称作萧关路。

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公元756年和757年唐肃宗途行到董志塬这条古道,在这条古道边的彭原古城驻扎了数月之久,然后抵达灵州(宁夏灵武)即位,号令天下,收复大唐江山。

在元代至正七年(公元1347)时,一位叫李授进的将军带领兵卒对石道坡进行了修缮,并在崖壁上留下唯一有纪年的题记。后来又有一个叫罗中的人在石道边雕刻一幅楹联:“今往藏龙伏虎地,偶闻鹿鸣凤临声。”虽短短数字,却已包含了石道坡附近的鹿山、凤山、龙山三座山的地名。罗中本人的资料无处查询,但在元代回族著名诗人马祖常的诗中有提到过此人《明日罗中官园池次韵》,证明罗中在元代也是朝中的官员,罗中和马祖常应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同朝为官。

即使经过修缮,石道坡还是显露出了被斩断的痕迹。面对斩断的石道坡,或许后来者不用掩盖什么。但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不会因为单纯的人力去改变 ,斩断的石道坡上永远有着抹不去的血雨腥风。

三、北石窟与石道坡

走在石道坡上眼前不断浮现出当年浩浩荡荡的驼队商人,他们从长安出发,一路颠簸,行走在黄土高原上。顺着石道坡方向前进,就距离山底的北石窟寺不远了。

北石窟寺是陇东早期人类生息繁衍、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带,秦汉以后发展成为了丝绸之路在陇东的一个重要地点。这里沉积了深厚的黄砂岩,质细砂绵,易于雕刻。南北朝以后,这里不断开凿石窟,成为陇东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群。

历史上的北石窟寺成了最为繁华和热闹的地方。途经留宿的各路客人,都会去北石窟寺焚香拜佛,祈求一路顺风。于是,北石窟寺几千年的袅袅香火,飘落在热闹的丝绸古道上。正是石道坡丝绸古道的繁荣,见证了北石窟寺的昌盛。或者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条石道坡丝绸古道,也就没有北石窟寺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四、石道坡的历史意义

石道坡古道,是汉唐以来丝绸之路古茹河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条古道遗址周围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既有史前文明的文化遗存,也有汉、魏、北周、唐、宋、元、明时期文化遗存,也更加验证了这条古道的悠久历史与重要地位。

石道坡丝绸古道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在丝绸之路古道遗存上的地位非凡。然而,石道坡丝绸之路古道还是淡出了历史的视线,被世人所忽略。这是为什么呢?在经过翻阅历史资料以后,我们发现西汉时,匈奴一直从萧关行至彭阳,增加了汉朝的边患。而在魏晋以后,石道坡丝绸之路古道因为距离边疆太近被荒废下去了。但是,不可否定的是,石道坡附近汇集了各类古文化遗址、原生态村落、历史古道、佛教艺术、众多土质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价值。

站在石道坡古道上望着远方,可以想像出汉唐时期的这里一定是个繁华地带,南来北往的客商都停在这里歇息交流。石道坡丝绸古道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石窟文化的兴盛,如茹河流域的大大小小的石窟都因此道而兴盛了起来。如果你认为石道坡只是单纯的商业用道,那就大错特错了。石道坡也是军事用道,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用来抵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军事要道。这条古道见证了几千年的腥风血雨,留下了太多的刀光剑影。

石道坡丝绸古道自秦汉以来,历经了十六国、北朝、唐、宋、元、明、清数代,有过辉煌灿烂,有过萧条落幕,但它对中国古代南北经济文化的交通作用是不会消灭的。

五、萧关古道

萧关古道,就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的大道,是中原通西域的交通要道。萧关古道可以算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条捷径,有学者考证,从这里出发可以节约至少200里的路途。萧关古道大致走向,是由长安出发,沿泾河过固原、海原,在靖远县北渡黄河,经景泰直抵武威,最后又从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萧关古道的开通,加速了中原与边地的商贸活动,使中国的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的良马、玉石以及一些农作物如苜蓿、胡豆、胡麻等传入中国,曾出现“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

萧关古道促进了中西方,文学艺术、科技、医药、宗教、习俗、歌舞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对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繁荣有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对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萧关古道为中原地区带来了新的文化融合,这些至今仍体现在沿线地区的生活中。

时光穿梭,萧关古道上发生了多少曲折故事,又经历了多少兵马斗争,这一切都在历史长河里一一消散,唯有这条古道一直存在着,见证着黄土大地上的变迁。

虽然现在的石道坡丝绸古道已经年久失修,废弃不用了。但踏上这条古道,在历史的时空里,依然可以感受到往昔车马喧闹,客商涌动的繁华景象,体味到车夫行走此道的艰险,以及战乱时候的潇潇风雨。

时光易逝,朝代更替,历史的沧海桑田里有着我们中华民族不变的记忆和繁荣兴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