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故事:千年昆明池 万载武帝功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故事:千年昆明池 万载武帝功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

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故事:千年昆明池 万载武帝功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八首.其七》唐•杜甫

雄才伟略一生,战功卓著万代。汉武帝刘彻,一个让汉人再也不惧怕匈奴之人,一个让汉文化享誉永久之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之际,也在汉长安城内点下了永存千古的一笔,这个“点”就是昆明池,不似皇城那般雄伟、气派,却如点睛之笔一般精准、精确,掷地有声、名垂青史。

据《史记•西南夷传》记载,“汉武帝平匈奴、通西域后,希望打开通往身毒国(汉朝对今印度的音译)的西南通道,派遣使臣到身毒国去求市竹,受阻于昆明国而未能到达。”

当时昆明国属于割据小国,不服汉化,不但自己不理会大汉王朝,还千方百计阻止川滇的越西国等小国向汉朝进贡,汉武帝一怒之下决定武力扫除障碍。然而昆明国有滇池天堑,当地人又擅长水战。因此,汉武帝便下令仿照滇池开凿昆明池,在这里训练水师。

那一年,是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派往亚历山大(黎轩)的使节未能到达;

三年后,是公元前117年,昆明池正式完工,一场宏图伟业再度展开。

介于张骞西行开辟了“丝绸之路”,罗马的贵妇、中东的皇族、爱琴海的贵族等等,无人不希望获得中国的丝绸,无人不想与这个庞大的东方帝国建立外交关系、贸易关系,它以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影响力吸引着无数人。

尽管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合浦(今广西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物品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可是随着商品的大量远销,而陆路有一定的局限性,才逐渐开始转为海路。只不过昆明国从中作梗,是他未曾料到的,因此,天子一怒,发兵征服!

据《庙记》记载,“(昆明)池中作豫章大船,可载万人,上起宫室,因欲游戏。”

由此可以看出,为了征服南越之地,汉武帝命人建造了大型楼船,起上层建筑3至4重,高十丈(27.6米),可载一千人。各重上层建筑均设有舱室、女墙、战格,作为士卒战斗的依托和防护设施。船上多竖旌旗,以壮声威。楼船成为舟师的主力战舰,从而亦成为舟师的代称,故汉代舟师通称为楼船军,简称楼船,或船军;士卒称为楼船士,领率官称为楼船将军。凭此一角,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个王朝统帅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西汉王朝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汉武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帝王。

有趣的是,在昆明池练兵的水军还未上战场,昆明国便被征服了,从那以后汉武帝如愿以偿的开辟了与南海诸国以及印度半岛等地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其实昆明池的建成,除了战略意图外,也有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大后方的意义,更缓解了长安城内供水不足的问题。或许当初有很多意义,都是汉武帝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但是悠悠池水,的的确确承载了一个王朝的梦想,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伟大,而且他还在这里记载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为此,汉武帝还依照在这里发生的传说,“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的情景,在昆明池的两侧,修建起了牛郎、织女两座石雕,这就是今天被民间尊称为“石父”、“石婆”的两座石雕,如今这两座雕像还屹立在斗门这里,并在1956年一起成为了陕西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历经千年岁月,以新面貌示人的昆明池,还有那几件改变历史进程的事件,就像是一座经久不衰、昂然挺拔的丰碑一样,笔直的挺立在沣西新城的斗门这里,一遍又一遍向我们徐徐道来,远至西汉王朝,又近到今天的点点滴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