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泰定三年九月,长兴农民王俊二家的牛竟然生了一头麒麟
奇闻:泰定三年九月,长兴农民王俊二家的牛竟然生了一头麒麟
【简介】据《长兴县志》记载,长兴县农民王俊二家母牛下崽时居然生了一头牛不像牛,麒麟不像麒麟的“怪物”,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赶快随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麒麟本是中国传统祥兽,神话传说中是龙牛交配所生;雄称麒,雌称麟,麒麟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瑞兽。据传在春秋时期,鲁哀公西狩获麟,所有人都不认识,以为怪物;后来请孔子看了才知道是麒麟。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带回来一头长颈鹿,朝堂上下都认为这就是麒麟。
据清《长兴县志》记载:“泰定三年九月,湖州长兴州民王俊二家牛生一兽,鳞身、牛尾,口目皆赤,坠地即大鸣,母不乳之,具图以上,或曰瑞也。”
据《五杂俎》载:“龙性最淫,故与牛交,则生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即妇人遇之,亦有为其所污者……” 龙性好淫,故有“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之说。与牛交则生麒麟,与猪配则生象,与马交配则生龙马,与妇人交生下来的就应该是未来的皇帝了。
说起长兴县志记载这一故事,也并非子虚乌有,各地记载也是屡见不鲜。如:
雍正七年,镇海民家牛生一犊,遍体鳞纹,色青黑,颔下有髯,项皆细鳞。
雍正十一年五月,盐亭民家牛产一麟,高二尺五寸,肉角一,长寸许,目如水晶,鳞甲遍体,两脊傍至尾各有肉粒如豆,黄金色,八足,牛蹄,产时风雨交至,金光满院,射草木皆黄。
雍正十三年二月,绵州民家牛产一犊,首形如龙,身有鳞纹,无毛,落地而殇。
乾隆四年,盛京民家牛产麟。
乾隆五年,寿州民家牛产麟,一室火光,以为怪,格杀之,剥皮,见周身鳞甲,头角犹隐也。
荆州民家牛产麟,遍体鳞甲。
嘉庆元年,遂安民家牛产麟。
嘉庆二年,平度州民家牛产麟。
《阅微草堂笔记》也有记载牛产麟的故事:“献县田家牛产麟,骇而击杀。知县刘征廉收葬之,刊碑曰‘见麟郊’。刘固良吏,此举何陋也!麟本仁兽,实非牛种。犊之麟角,雷雨时蛟龙所感耳。” 说的是献县有一农家的牛生了一头麒麟,农夫害怕,把它弄死了。知县刘征廉听说后吓得半死,将其厚葬,并立碑,碑上写“见麟郊”三字。刘征廉本来是人们公认的清官,但这个举动何等浅陋!麒麟本是吉祥之兽,实在不是牛种。牛生下麒麟而且头上有角,当是雷雨时与蛟龙感应,杂交而生下的。
麒麟传说发祥于山东省巨野县和嘉祥县,始于春秋《西狩获麟》的故事。除传说外,当地尚有“麒麟冢”、“获麟台”、“麟山”等相关地方风物。巨野县当地流传有《牛生麒麟》、《麟山产麟》、《孔母梦麟》、《麒麟送子》、《麒麟显灵》等麒麟传说故事,后来以故事讲述、诗词、曲艺、民谣、歌舞等多种形式加以夸张表现。
有巨野藏友“斑斓古玉”收藏了一块雍正壬子(1732)年古碑:“麟为盛世之瑞,非时不出,故名可得闻,形难得见也……”碑文记录清雍正壬子年六月巨野县新城一个叫李恩的农民,他家的牛生了一只麒麟的事件。那只麒麟死后,官府命人将其埋葬,名“麒麟冢”。
对于牛生麒麟之事,虽历代古籍多有著述,但笔者认为,书不可尽信,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鲁哀公西狩获麟,只不过是后人想以此故事来证明孔圣人博学多识而已。由于古代信息闭塞,有些地方为了博取皇帝欢心,就编造出某某地方牛生麒麟,以为吉祥之兆也。皇帝听后“龙颜大悦”,于是大赦天下等等。但凡皇帝都喜欢听好听的,其实皇帝不傻,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也不会去派人下去调查真相了。
注: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刻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