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悼念作家林文月 | “她有一支敏感而温柔的笔”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悼念作家林文月 | “她有一支敏感而温柔的笔” 人海茫茫,许多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似的消逝了,但是有些甜蜜而微不足道的往事,却能这样叫人怀念。我不知道这件往事是不是对我曾

悼念作家林文月 | “她有一支敏感而温柔的笔”

人海茫茫,许多人和事都像过眼云烟似的消逝了,但是有些甜蜜而微不足道的往事,却能这样叫人怀念。我不知道这件往事是不是对我曾发生过什么启示或影响,只觉得那种温暖竟比一些热烈的欢愁经验,更令我回味无穷。

——林文月 《记忆中的一爿书店》

台湾著名学者、作家与翻译家林文月于26日早上9时许在美国加州过世,享耆寿90岁。

林文月(1933年-2023年5月26日)生于上海,台湾省彰化县人,作家、学者、翻译家。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后,即留母校执教,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客座教授。教学之余,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

林文月专攻于六朝文学、中日比较文学等领域,著有《读中文系的人》《饮膳札记》《拟古》等,并译注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氏部日记》等,其中《源氏物语》被公认为众多版本中最好的译本。

林文月这个名字,也许尚未被更广泛的大众熟知,却已经是各地中文系师生和文学爱好者长久以来的偶像,拥有学者、翻译家、散文家三重身份的她,有传奇的一生。她是台湾大学校园令人神往的传奇人物。台大校园有一座“望月楼”,有人说,那望的就是林文月。她精通中日两国语言,翻译的《源氏物语》被学界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中文版本之一。

她还精于厨艺,董桥、三毛等是家中常客。她与余光中等人被选为台大杰出校友,她被拿来与张爱玲相提并论,更有粉丝说,她是又一个林徽因。

林文月的散文创作为台湾女性散文开创了不同的风貌,融合中国古典六朝文学的瑰丽及日本文学的色彩,其散文华丽却不浓艳,既有丰富的学识,又有女性的细腻,不起波澜的文字间,有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如一股淡香扑鼻令人永难忘怀。

余光中形容她以“一支敏感而温柔的笔,与事态人情、风景况物,做不倦的倾心交谈”。

林文月之子郭思蔚于网络告知:“我们亲爱的妈妈,今天早晨安详地于加州奥克兰家中展开一段新的旅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林文月亲自审定的《林文月散文自选集》里,寻觅与重读那些温柔的句子,以这样的方式,目送全能传奇才女林文月开始新旅程。

摘自《林文月散文自选集》

▪从这里可以眺望马路对面的楼房,楼房之后有一排半被白云遮掩的青山,青山之上是蔚蓝的天空。

▪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好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我伸一伸腰,又做了一次深呼吸,自觉从来没有这样满足过,却也从来没有这样寂寞过。

▪父母再爱孩子,孩子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身体和命运,必须要他自己去奋力锻炼,克服争取。

▪亲子之情实在奇妙。有摩擦的时候,令你坐立难安,片刻不忘,一旦恢复正常,则又像呼吸空气一般自然,以至于忘了一切。

▪其实,凡事只要有最坏的打算,也就没有什么得失的计较。

▪我迎着鲜红而不再炽热的夕阳驶车回家,满载着幸福的感觉。

▪就像是一幅图画忽然变成了实景,而自己竟然就在其间;又像是一场好梦陡醒,却发现现实与梦境正好吻合着。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原本是撒落一地的碎片,理也无从理起;无意间掌握了一个角落,那完整的图面竟有展望的可能性,而且逐渐引人越发产生彻底整理的期盼了。

▪中年以后,人事欢愁已见闻不少,外界的喜怒哀乐则又难免激动心湖,无端添增烦恼。

▪就像是一幅图画忽然变成了实景,而自己竟然就在其间;又像是一场好梦陡醒,却发现现实与梦境正好吻合着。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在遥远的记忆深处,有一座迷园,我没有忘怀。

▪时间并未永驻,唯其似乎运转得极缓慢,赶不上我手表上时针移动的速度。

| 内容介绍

《林文月散文自选集》是台湾著名才女作家林文月最具代表性的散文精选集,所选文章均由作者本人亲自审定。

全书共分四辑:辑一讲述自己如何读书,从学生到学者,从少女到为人父母;辑二记录人物,为母亲梳头,给儿子写信,陪老师访友,无一不是欢愁岁月中最难忘的记忆;辑三增益见闻,无论台湾风物还是异国奇遇,甚至童年时的顽皮探险,都汇成窗外风景;辑四为私人生活,手做佳肴、夜饮美酒、无常人生中难得的欢聚、永恒的离别,织成冷暖自知的幻化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