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成名作《第一炉香》:被欲望支配的人生,随时可能掉进深渊
张爱玲成名作《第一炉香》:被欲望支配的人生,随时可能掉进深渊
1943年,上海文坛刮起一阵热风,那阵风的源头就是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
因为这篇小说,年仅23岁的张爱玲一炮走红,红遍上海文坛,“张氏风格”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心经》等名篇纷纷发表。
一时间,张爱玲的门,被无数仰慕者敲响,可是张爱玲谁也不见,就连朋友见她,也要预约,来得早了,吃闭门羹,来得晚了,那不好意思,高冷的张爱玲打开门,冷冷地对来人说:“对不起,张爱玲小姐此时不在。”然后轰的一声关上门,留下一个不可接近的背影,睥睨时光,临水照花。
时至今日,“第一炉香”已经点燃,但凡读张爱玲的人,大概都免不了要闻一闻这“第一炉香”的味道,然后跟着这梦幻般的记忆,去往一个热闹的场所,冷冷清清地观察着这凉薄透顶的生活。
然后将爱情、人生、岁月斑驳成一朵霉菌,绚丽诱人,又腐烂不堪。
01
故事开始了。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1937年,日军侵入上海,还在上中学的女孩葛薇龙跟随家人到香港避难,她继续读她的书,一晃就是两年,上海局势缓和,香港物价飞涨,葛家难以维持在香港的生活。
父母打算迁回上海,可是葛薇龙不想放弃在香港的学业,毕竟再过一年,她就中学毕业了。
可是,父母已经支付不起她在香港的生活费及学费,没办法的葛薇龙,找到了在香港的姑妈。
姑妈年轻的时候,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一位姓梁的富商做四房姨太太,葛薇龙的父亲觉得,这样是自甘下贱,辱没家门,因此,姐弟之间闹翻了,即便同在一城,也从未来往。
然而,家里实在是没法可想了,薇龙只能向这位亲姑妈寻求帮助。
故事原本很励志,有志的学生为了学业奔走,寻求帮助,可是生活啊,并不会因为这样就优待谁,生活那只无情的黑手,还在后面继续摆布生活中一个个无力抵抗的人,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02
薇龙早就听说,姑妈名声不干净,生活很乱,人也不检点,她纠缠于各种有钱人之间,忙着办宴会、打牌、跳舞、打情骂俏,处心积虑笼络有钱人,不管老的还是小的,都不放过。
可薇龙只当这一切都是谣言,是别人的污蔑。
为了能继续留在香港读书,薇龙请了一天假,进了姑妈家的门,可是姑妈很早就出去了,她在那院子里,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她发现姑妈家的生活,奢侈而又讲究,一眼望去,不协调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让一切看起来都很奇幻——荒诞、精巧、滑稽。
她等了很久,也不见姑妈回来,只听得院内的丫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她才知道,原来姑妈是和乔家十三少爷出去了。
家里的丫头,对薇龙没有好脸色,甚至看也不看,薇龙被忽视轻慢,不由得也有些生气。正当她打算走的时候,姑妈回来了。
初次见面,姑妈也没有给葛薇龙好脸色,而是一个劲地生那位乔家十三少爷的气,原来这位少爷约姑妈出去,竟然是为了勾搭别人家的小姐。
薇龙脸上在发烧,心里却冰凉,她知道,原来外面的传言,都是真的,无风不起浪。
最后,薇龙好说歹说,姑妈答应了。
走出姑妈家,薇龙看着这房子,觉得如同一个坟墓。薇龙也觉得,自己就是《聊斋志异》里面的书生,上山探亲出来后,转眼间那贵家宅地变成了一座坟墓。
茨威格在《断头王后》里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薇龙也不知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到底要付出怎样的价格。
03
在葛薇龙心里,姑妈家的氛围,如同一个阴森森的坟墓,然而她还是走了进去。
“我既睁着眼走进了这鬼气森森的世界,若是中了邪,我怪谁去?”
但她觉得,只要自己行得正,立得正,姑妈就不会对她怎样,外头的人尽管会说闲话,可是自己念自己的书就好,以后真遇见喜欢的人了,也不会相信什么流言蜚语。
很显然,葛薇龙低估了人性,高估了自己。
而葛薇龙的姑妈之所以答应帮她,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此时的姑妈,虽然风韵犹存,但说到底已经是半老徐娘,吸引力大不如前,为了笼络男人,她办法想尽,甚至利用家里的年轻女仆去吸引男人。
可是后来她发现,女仆没有把男人吸引到家里来,反而被男人给勾引走了,因此她需要一个自己能够掌控的漂亮女孩,将男人吸引到家里来,侄女葛薇龙恰好就满足这一点。
她年轻貌美,而且涉世未深,加上生活处境困难,这样的人,最容易掌控。只需先用奢华的物质生活腐蚀她,然后再在思想上腐蚀她,不怕她不上钩。
事实证明,穷过的人,没有不爱钱的,也很少有人能够抵抗奢侈的物欲的诱惑。
住进姑妈家的那天,姑妈还在招待客人,薇龙自己进了房间,外面还在放音乐,那间房,屋小如舟,被那音波推动着,那盏半旧红纱壁灯似乎摇摇晃晃,人在屋里,飘飘荡荡,心旷神怡。
奢华的环境,已经开始腐蚀薇龙了。她打开衣柜,里面满满的一柜子衣服,金翠辉煌,美丽极了,而且应有尽有。
“家常的织锦袍子,纱的绸的、软缎的、短外套、长外套、海滩上用的披风、睡衣、浴衣、夜礼服、喝鸡尾酒的下午服、在家见客穿的半正式的晚餐服,色色俱全。”
薇龙锁上门,一件一件偷偷地试穿,发现都很合身,她才明白,原来是姑妈为她量身定做的。
薇龙也明白了姑妈的打算,否则她一个女学生,哪里用得了这些,那一夜,她睡不着,才闭上眼睛,仿佛就在那里试衣服,对着外面的酒局,她低声对自己说,“看看也好,看看也好”。
这一说,仿佛是对命运的宣告,在物质的诱惑下,葛薇龙那颗单纯的心,蠢蠢欲动。
04
很多时候,人是被环境造就的——物质环境和意识环境,尤其是当一个人还没有真正明确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环境给她什么,她就接受什么。
作者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姑妈家的物质环境和人的意识环境,姑妈毫无疑问是物质被腐蚀了的人,一切唯物质是从,那些丫头们,也这样。
薇龙在这样的环境里,她那颗本就不丰富的心,不断吸收这些知识,最终物质的东西越来越多,原本还坚持的东西越来越少。接下来,葛薇龙得到了大量的试炼,她穿着那些漂亮的衣服,在晚宴、茶会、音乐会、牌局上,薇龙成了姑妈笼络男人的招牌。
这时候,薇龙还想着要好好念书的,“我念书,那是费了好大的力,才得到这么个机会,不能不念出点成绩来。”
下人告诉她,念书有什么用?毕业了找工作,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还要处处受罪。
薇龙说:“我何尝没有想到这一层呢?活到哪里算哪里吧!”
别人又建议她,不如趁现在年轻,在交际的时候找一个有钱的好男人。
那时,薇龙在学校唱诗班认识一位男青年,叫卢兆麟,她有些好感,可是这人,也受到姑妈青睐,于是姑妈决定在家举行一场园会,园会上,卢兆麟刚到,就被姑妈给缠住了。
姑妈又示意薇龙去接近乔家乔琪,薇龙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对于交际场上的事,算是得心应手。
人是会变的,而且有时候变起来是极其容易的,越是向上的路越是难走,可越是堕落的路,走起来就越容易。
此时的薇龙,因为乔琪对姑妈的抗拒,又对乔琪心生好感,她始终太年轻,太容易恨一个人,也太容易对一个人又好感。
想到乔琪时,薇龙不自觉地笑了,“女人真是可怜!男人给了她几分好颜色看,就欢喜得这个样子!”
05
如果一个人对某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突然热衷起来,要担心欲望在得到满足的时候,人已经变成另一个自己了。
如果你对曾经感到厌恶的东西突然不厌恶了,不是因为成长和智慧的宽容,那说明你变成了你曾经讨厌的样子。
这一天,薇龙和姑妈同赴晚宴,散席的时候,富豪老头司徒协送给薇龙一个贵重手镯,在姑妈的劝说下,薇龙收下了,但薇龙心里更加明白,姑妈果真是拿自己的青春美貌去笼络男人。
此时的薇龙,在香港交际场上,已经小有名气了,普通人憧憬的一切,她都享受过了。
她想摆脱姑妈的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嫁人,可是她对这里的生活已经上瘾了,要嫁人,要离开的话,只能找一个有钱人。
但她知道,要找有钱又合意的,不可能,那就二选一吧,她选择了比较合意的乔琪,可是当她把结婚的想法告诉乔琪的时候,乔琪说:“薇龙,我不能答应你结婚,我也不能答应你爱,我只能答应你快乐。”
接下来,乔琪一方面对薇龙展开热烈的追求,一方面又无法给薇龙婚姻的承诺。
让薇龙更加失望的是,乔琪一方面追求她,一方面却和家中的女仆偷情,最终大闹一场,这一场闹剧被姑妈知道了,薇龙也打算离开香港,姑妈费尽心思培养了薇龙,自然不希望她就这么回去,告诉她:
“你来的时候是一个人。你现在又是一个人。你变了,你的家也得跟着变。要想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只怕回不去了。”
薇龙说:
“我知道我变了。从前的我,我就不大喜欢,现在的我,我更不喜欢。我回去,愿意做一个新的人。”
眼见薇龙主意打定,姑妈又去劝乔琪说可以让薇龙赚钱为他提供奢华的生活,等到薇龙年老色衰不能赚钱的时候,再离婚也很轻易,乔琪果然被说动。
薇龙心里其实也不愿意离开,姑妈又对薇龙说,乔琪不愿意结婚,是因为担心结婚之后,两人生活艰难。
但薇龙觉得,自己靠交际周旋于男人之中,赚钱也不是一件难事。
从此,为了成为一个有钱的女人,她努力跟着姑妈学习交际的技巧,很快就炉火纯青。
于是,薇龙一方面沦为姑妈笼络男人的交际花,一方面又沦为为乔琪赚钱的工具。
薇龙彻底将自己卖了,不是替乔琪赚钱,就是替姑妈弄人,出卖了自己,出卖了灵魂,她将自己彻底埋葬在她曾经看到的坟墓当中,里面金碧辉煌,里面贵气无比。
06
一炉香快烧完了,一个故事也快要讲完了。
乔琪爱不爱薇龙,我们不知道,但是薇龙毫无疑问是爱着乔琪的,乔琪说:
总有一天,你不得不承认我是多么可鄙的一个人。那时候,你也要懊悔你为我牺牲了这许多!一气,就把我杀了,也说不定!
可是薇龙告诉她: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香燃完了,薇龙的结局也注定了。
在张爱玲的笔下,人生透着绝望,爱情透着绝望,连亲情也很难感受到一点,就像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
薇龙最终的转变,究竟是什么造成的呢?
一方面,是环境,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价值观世界观还未确定,把她放在那样一个环境里,经由那么一些人影响,她无力反抗。
另一方面,则是薇龙自己,她虽然知道姑妈那样的生活是不好的,心里是讨厌的,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物质奢华的享受,一步步被欲望控制,她的悲剧,一半是她自己愿意的。
一个对自己不够狠的人,最终只会一步步被改变,成为欲望的奴隶。
07
黑塞说过: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就是全世界,若想要获得新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
对于薇龙来说,姑妈提供了奢华的物质生活,就是她的世界,她本可以像鸟一样用力冲破蛋壳获得新生,但是冲破蛋壳,实在太痛苦了,而这个充满物欲的世界,极尽奢华,极尽享受,实在太舒服了。
试问,在这样的世界里,谁愿意冲破呢?我想,除了少部分对精神生活有极高要求的人,除了少部分对成为怎样的自己有极明确的目标的人,其他人是不愿意去打破这种舒适的生活的,毕竟,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憧憬一种奢华的生活,有些人得不到这种生活就酸溜溜的,而有些人,是真的从心里厌恶这样的生活。
葛薇龙最初是为了读书留在香港,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但是在后面的奢华生活里,她忘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忘了自己为什么要留下,彻底被欲望淹没。
这是很常见的,之前就看到过一个实验,将一些农村孩子放在城里来生活一段时间,让他们要什么有什么,一段时间后送回农村,这些孩子对农村的生活就难以忍受。
人性也是这样,一大部分会被环境影响,即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在三观稳定之前,人是很容易受到影响的,而三观,可能随时都在变化。
所以说人性善变,大多是因为他们曾经历了不同的生活。
08
张爱玲被称为“小资作家”,在她的很多作品里,透着豪门的悲哀,也渗透着物欲的追求,而张爱玲自己,也是豪门之女,虽然后来张家落魄了,但毕竟也是经过奢华熏陶的。
我们不应该很轻易地去评价别人好或者不好,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他们的生活,也不该轻易地去指责什么,因为我们不可能东西全部真相,但我们应该知道,外在的世界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我们需要很用心,才能听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这个世界充满诱惑,稍不注意我们就会被欲望带走,我们要做的,不是做欲望的奴隶,被欲望支配的人生,随时都可能掉进深渊。
人,要做欲望的主人,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内心越简单,生活也越简单。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