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为何故?文昌阁的文昌帝君竟然受到忒多供奉
所为何故?文昌阁的文昌帝君竟然受到忒多供奉
走进潍坊市十笏园街区,往往被雄伟的文昌阁所吸引。据说,它可是全街区最高的建筑,登临其顶,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会油然而生。阁内供奉的文昌帝君也是大有来头,吸引着诸多游人不断地前来虔诚礼拜。人们都说,来到“十笏园”的人,到文昌帝君前祭拜一番是必须的,否则就别说到过十笏园!那么,这文昌帝君到底是何方神圣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读一二。
文昌阁外观
资料显示,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是中国民间尊奉的掌管文运和考试的神祇,历来受文人虔重。传说他有73次化身到人间,如周朝的张仲、汉初的张良、晋时的凉王吕光、五代的蜀王孟昶……都是文昌帝君的化身。而最为人知的,当属十六国时的张亚子。世传张亚子天性刚烈,明察秋毫,秉性仁厚,恤民如子,有《阴骘文》《感应篇》《劝孝文》《孝经解》等传世之作,皆“有裨于教化,不失圣人之旨,故学者崇之”。
文昌阁内的文昌帝君
小编这里需说明一下,人们普遍认为的“张亚子”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的合体,分别为东晋张育和西晋张亚子。张育于东晋宁康宁康二年(374年),在四川起兵,并自称“蜀王”,抗击前秦苻坚,不久后英勇战死,乡亲们就在七曲山为他建祠以示纪念,并尊其为“雷泽龙神”。当时七曲山上还有一座“梓潼神”亚子祠,因为两祠相邻,后人于是就把两祠神合并,统称为“张亚子”。真正的张亚子于西晋太康八年(287年)二月初三出生在四川的金马山,他避母仇,举家迁来七曲山,一生行善治病,死后被当地百姓奉为“梓潼神”……所以说,张育和张亚子合体为一,变成历代所推崇的文昌帝君,完全是后人的一个误会。
七曲山文昌大庙
另外,根据《梓潼帝君化书》等书的介绍,文昌帝君降生于周朝初年,经73代降生为张亚子,居住在四川七曲山。他待母极孝,“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夜中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帝君累世为儒,天帝乃命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元朝延佑年间,元仁宗加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从此,他便成为读书人的偶像,文昌宫也成为众学子终年祭祀的神圣殿堂。
七曲山
在中国古代,文昌帝君祭被列为“国家祭奠”之一,凡是读书人必然供奉文昌帝君,每年二月初三(文昌帝君神诞)或者举办重大考试之前,上至朝廷官府、下至普通文人,都会到文昌帝君庙中奉祀,吟诗作文,并举行文昌会。
如今,文昌帝君的影响依然广泛、深远,许多地方都建有文昌阁、文昌塔、文昌宫等。《文昌帝君阴骘文》也被认为是道教三大劝善文之一,并受到世人的追逐和推崇,文中说“……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金榜题名
梓潼七曲山位于梓潼县城北,古称“尼陈山”。天宝十五年,唐玄宗幸蜀途经此山时,侍臣中有人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之名便名扬天下,更是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想要到文昌阁及十笏园研学旅游的,可联系本人。微信号:smhyc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