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家门口的好去处,苏州河旁的这座“绿房子”为何圈粉?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家门口的好去处,苏州河旁的这座“绿房子”为何圈粉?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位于南苏州路1015号,是一幢临苏州河而建的房屋,白绿黄色系相间且低饱和度的独特风格,让整栋

家门口的好去处,苏州河旁的这座“绿房子”为何圈粉?

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位于南苏州路1015号,是一幢临苏州河而建的房屋,白绿黄色系相间且低饱和度的独特风格,让整栋建筑生机勃勃,不仅和苏州河沿岸的环境融为一体,也成为了一处社区更新的示范之地。这里是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打造的“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居民家门口的公共空间。

地处黄金地段、建筑高颜值、内设功能新且全、面对全年龄客群开放,“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生来就带着“网红潜质”。

开放一个多月,“绿房子”火了,受到居民的欢迎,也受到周边白领的点赞。

4月21日下午,黄浦区地区办联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零距离家园·开放麦”活动在南京东路街道“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举办。

公共空间如何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现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秦畅邀请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主任薛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汪仲启、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沈春雷、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明等共同交流讨论政府公共服务空间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公共服务空间如何体现人民性?作为项目的打造者之一、南京东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明很有感触。“零距离家园”运营一个多月来,团队一直在总结、在评估,对照打造“零距离家园”的初衷,从“零距离家园”建设的整个初期开始,非常注重嵌入或者设置一些功能跟各类群体、各类受众的需求相切合。

“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的设计理念便是:时时刻刻想着谁来使用。“南京东路社区人群形态丰富,如何有效地统筹、兼顾各类人群的各种需求,我们还在探索中;对有些人群的照顾还不够,如少年儿童,如何让他们愿意走进?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一些功能调整。”周明想的是如何不断完善。

南京东路街道,能够拿出这栋3319平方米的房子来做社区家园实属不易。

因此,在功能设计上必须做到高度集成。事实上,建成后的“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不但照顾到了社区重点关注的老年群体,也为区域内的年轻人工作生活、文娱健身各方面做了全面的考虑,甚至,它还能为非本区域人群提供特色服务。

一楼为党群服务驿站,充分依托街道党建资源优势,打造了苏河沿岸标志性的党群服务站。二楼除了“读者·苏河”文化空间,还有老人日托所,自家老人白天有专人照护,上班族可以安心不少。社区食堂全面开放,十元到二十元不等的价格很是亲民。

三楼、四楼是长者照护之家,除了6个月以内的长期照护,还特别为社区居民设置了1至14天的喘息式照护,如果年轻人有需求,可以将老人送来短期照护,老人生病需要康复也可以短期入住,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五楼的健身房受到全年龄段人群的喜欢。六楼的露台,设有健身步道和南京东路红色历史展示墙,厚重的历史人文为这座露台增加了深刻的内涵。

“把最好的地段、最好的资源、最好的房子拿出来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为民便民的服务。”上海市党建服务中心主任薛巍表示,党群服务中心的理念是集约、开放、共享和枢纽,所有的资源开放给所有的人群。“顶楼的露台,白天有白天的风光,晚上有晚上的风景,确实最美,而且露台对外开放,任何人都可以走上来看风景,真正体现了苏州河边‘最美露台’的意义。”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汪仲启认为,“苏河之眸”零距离家园服务综合体的打造,体现了上海城市治理的变迁,概括起来是人民性的回归。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首先就体现在空间的人民性。原来,政府如果有用房可能会投入到经济领域、创造经济价值,现在则更多投入到公共领域,以更加均衡的价值回到整个城市治理的大格局中,这也是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落在实处的体现。”汪仲启表示。

“零距离家园·开放麦”是黄浦区推出的一个开放交流互动平台,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热点,从黄浦区推进“零距离家园”工程建设情况破题,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共话治理、共谋对策,以期进一步推动黄浦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为上海乃至更广阔区域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理路径与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