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我老公是个巨婴 该不该离婚?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我老公是个巨婴 该不该离婚? 朱甜蜜老师(微信号:zuoyouzh) 我们通你描述的具体细节,可以发现焦点有二个:1、工作方面;2、与人相处。 1、工作方面丈夫海归硕士,靠家里的关系

我老公是个巨婴 该不该离婚?

朱甜蜜老师(微信号:zuoyouzh)

我们通你描述的具体细节,可以发现焦点有二个:1、工作方面;2、与人相处。

我老公是个巨婴 该不该离婚?

1、工作方面丈夫海归硕士,靠家里的关系进行银行系统,柜员岗位工作5年,职位没有变动。能够去国外留学,不外乎几个原因:1、能力很强,通过自己努力而拿到国外的offer,并拿到奖学金以及国家公派留学;2、通过家里的资源,拿到国外的OFFER;3,自己的努力也有,家里的条件也不错,两方面综合。

回到你的丈夫,多半家里的条件还行,能够托关系进银行系统,但家里的资源也不是太厉害,否则早就搞不干柜员了。所以,出国留学,第3种可能性会比较大,也就是说你丈夫的能力,是有的。

丈夫的能力是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实现了出国留学想法,有自己的期待和理想的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留学梦)。但追逐梦想的能力不至于达到强悍的地步,多半没有拿学校的全额奖学金OFFER,也没有拿到国家的公派留学名额,家里应该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学费与生活费(后面讲到,他对家庭有一定的依赖性。当家庭有一定资源时,有依赖性是比较常见的)。

你述说的细节似乎支持这样的判断:找了两家单位吃了闭门羹;父母给他安排工作。

从这两个细节可以推理出更多的关于你丈夫人格方面的特征:

找了两家单位吃了闭门羹:

能力不强悍,内心有想法。

原因:

(1)没有在国外解决就业。在国外念硕士之后,留在当地(假设是欧美发达国家)就业是非常困难的,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极其强悍的,没有做到也是正常。

(2)没有在国内金融发达城市就业。如果独立比性强,综合能力也比较强,通常会在毕业前就开始着手解决工作问题,他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显然在这两个方面并不突出。

(3)一开始时,自己找工作,没有依赖父母。一方面,父母的能量可能没有那么大,另一方面,内心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并不愿过于依靠家里的资源。

这种不愿意,一方面就是家里的资源并不突出,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内心比较骄傲,不愿意假借家人的力量去摆脱自己的困境

父母给他安排工作:对家庭有依赖性。

职经历只有2次(假设信息准确),就放弃了自己之前的设定,而选择了父母的帮助,要么就是父母的资源很雄厚,强力的介入,迫使孩子接受他们的安排;要么就是他害怕再次受挫,不愿意去面对找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既没选择降低自己的要求去适当求职市场的现状,也没选择去金融一线城市去获取更多工作的机会),而是选择了回避问题,呆在家里,不去找工作了,他的内心可能一定程度的脆弱性,抗压能力比较差(如果仅仅只是贪图安逸,他不会这么辛苦努力争取国外读书的机会。前面已经分析过)。

你的丈夫属于后者的可能性比较高。他干5年的柜员没有升迁,就说明父母的资源只能让他成功的进入银行系统,仅此而已。通过这样的分析之后,她丈夫的某些特质就跃然纸上:从象牙塔出来的知识分子,初入社会正经历心理的适应期,经历着比较强烈的现实与理想差距带来的失落感。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会对生活现状心有不甘。人格结构有一定的脆弱性,容易受打击且比较难恢复,进入社会工作之后的身份转化会遭遇一定的困难。

一般来说,很多人的内心有些敏感和脆弱,如果期待值不是太高,落差不是太大,会比较平稳度过从学校到社会这个的心理转型期,可是留学生的身份,却让他背负着过高的期待和压力,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亲人,都设定了太大的期待值。这种期待一旦设定,就很难降下来了,而且多半他本人也不愿意主动降下这个期待。期待太高,落差就会很大,这就会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他的内心又有一定的脆弱性,抗压力较弱,这样多半会让他的心理转型期变成了心理转型危机。

再看看他进入工作之后的行为表现:

前面两点,显然是消极怠工。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消极怠工,一种可能,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不愿意努力(就像你说的,废人),懒惯了,一直都是这样玩过来的,是一种习惯性怠工;另外一种可能,干与不干一个样,怎么努力也无法让局面得到改善,甚至受到了压迫与排挤,感受到了失望与无助。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个男人,有一定的能力,通过了自己的努力获取的留学机会(后面的细节可以佐证:在同事中吹嘘自己的留学经历,显然这是一段承载着努力的光荣史);也是心中有想法有追求的人,有着更高的追求目标,也曾经努力过(一开始时,自己找工作,没有依赖父母)。

这样看来,他怠工的原因多半属于后者。在工作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让他产生了一种无力感,甚至有些绝望,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一方面,因为自己面对困境的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心中早已经设定的一种较高的人生目标,与低下的生活现状的差异。

我在之前说过关于退行的特征: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特别棘手的事情,会承受巨大痛苦,当这个局面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一些儿童化的行为模式就会出现,用来转移或者逃避痛苦。

这个时候,游戏开始出现。下班后回家打游戏。或许,他对游戏还是有些喜欢的,但肯定没有达到这样一种沉迷的状态。一个人如果沉迷游戏,要么就是真的是非常热爱玩游戏,是生活中的一大爱好,要么就是逃避现实,释放压力的一种途径,那么你的丈夫属于哪种呢?如果爱玩游戏,你多半会说,他一直都喜欢玩游戏。显然没有这样描述。而且在描述顺序上,沉迷游戏出现在消极怠工之后。这两点显示,他并非痴迷游戏的主儿。

遇到了工作上的困境,心中无处排解的压抑与痛苦,不能总憋着,会受不了的,这个时候游戏就成了他压力的宣泄口。很多人没有那么强大的承受能力的,我们也提过,他的承受能力较差,有一定的脆弱性,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释放,让自己能够喘口气,否则会崩溃的。

综合这两点考虑,你丈夫属于后者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前者:游戏已经成了他释放压力的重要途径。这也难怪你会有一种丈夫是巨婴的感觉,因为丈夫已经出现了退行,这样一种保护机制了。而且从你的描述来看,游戏是唯一压力释放途径(并没有其它贪图安逸的行为)。这样的危机处理模式,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1),对解决压力源没有任何的帮助,因为导致压力的原因有两个,工作能力的缺陷,自身心理的脆弱。而游戏对这两个方面多半没有任何积极的辅助作用;

(2),游戏并不能够真正的让情绪压力得到释放,更多的只是一种麻痹,是一种快感替代;就像有些处理压力时,会选择狂吃,疯狂的购物,喝酒。这是用一种快感来掩盖另一种痛苦,这是一种非常有害的方式,不但无法提高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反而会削弱这种承受能力(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这里不详细展开,此处重在分析行为后面的心理模式)。

(3),游戏会产生新的压力源,当身边的人觉得你玩物丧志时,恐怕都不会有好心情吧。这一定导致新的压力源产生,会带来雪上加霜的效果。本来,他指望游戏可以释放自己压力,可以让自己能够得到放松,可是这种方式本身却带来了新的压力,反而得到了火上浇油结果。

通过上述3点,可以非常明白看到,游戏带来的短暂的快感与轻松,很快就会被工作中迟迟未处理的问题,心理承受能力的日益变弱,游戏导致的指责,会被这三个方面压力全部稀释,反而得承受更大的压力,这就像一句俗话,下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而这种压力的日益变大,又会强化他对游戏的依赖,因为,他的承受能力较差,有一定的脆弱性,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释放,让自己能够喘口气,否则会崩溃的。就这样恶性循环有了雏形。

毕竟他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也是在千军万马中走过来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出国留学梦的人,终究不会在压力面前一直被动,会做出努力去打破僵局,改善现状的。我们来看看,他破局的两个选择:换工作;考CPA;

上(网)申请投行的工作:

这种选择带来的问题,似曾相识呀。他在毕业回国打工作之时就遇到了:找了两家单位吃了闭门羹就闲赋在家等他父母给他安排工作。在那个时候,他就没有解决好自己找工作会面临的一些难题,就像我之前说的:既没选择降低自己的要求去适当求职市场的现状,也没选择去金融一线城市去获取更多工作的机会。

其实,当时找工作失败就暴露出来了一些他身上的问题和缺陷,只是这样的结果,非但没有让他积极去面对和思考,反而让感受到了极大的挫败感,不愿意甚至不敢去面对了。其实如愿的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是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如获取岗位信息的收集能力,对收集的求职市场的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各方条件的内省能力,对自己的目标进行可行性调整的心理调节能力,敢于正确的尝试未知挑战的承受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与更换工作,这种解决问题方法相关联的能力或者心理素质。

这些东西并非天生的,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5年前,你的丈夫就回避这个问题,这是走向社会的一个必要的心理转型期,通过家人的帮助而回避的这个问题。这些问题,在职业道路走得比较顺利时,也会慢慢解决,不过这种方式在他这里也失败。

既然不具备这些能力,他再使用换工作这样的方法,毫无疑问,注定失败。

换工作的失败,带来了新的压力,这会使得他所背负的压力变得更大;而失败又再次让他体会到了挫败感(不是每个人遇到换工作不顺,都会感受到过于强烈的挫败感。找工作不顺,一种常见的生活遭遇嘛,可是他显然受到强烈的挫感),这种挫败感会降低他的心理承受力。

一方面压力增大了,另一个方面心理承受力又下降了,显然他就更需要压力的宣泄了。

考CPA

这种做法就有点像国内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就会想到考研。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出国留学,相信对学习或者考试还是有一定的信心。所以他选择了考CPA。可是,这种情况下决定考CPA的状况,与当时出国留学努力学习有着极大的不同。 出国留学,多半是先在自己内心中树立了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而且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地伴随着成功,如高考的成功,本科阶段学习的成功,考雅思或托福的成功,可以说,这是一个主动努力的过程。目标的设定,出于自己的选择,努力的过程伴随着成功,充满的干劲。

考CPA呢,这是由于工作遇到了困境,没有办法之下无奈的决定,内心到底有多想考这个呢?恐怕意愿程度不高,否则早就考了。另外,自己找工作受挫,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个不甘平凡的想法,似乎也只有CPA这一条路了,这是一个被动的选择。即使是被动的选择,好好做也行,可是他在决定考CPA是在什么背景下呢,他内心充满了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心中充满了无助感和绝望感,而CPA考试又是难通率比较低的。考试的高难度就会带来更多的压力,这是解决困境的最后稻草,在这种双重压力的影响,而他内心充满了压力,又回到那个困境:“非常需要这样的一种释放,让自己能够喘口气,否则会崩溃的”。

“还考cpa结果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的那种考了三年还没考出一门课”,出现这种情况,就在并不意外了。是好高骛远吗?在外人的眼里,恐怕难逃这样的责备。只是,越如此责备,越抓住CPA不放,谁叫CPA是最后的稻草呢?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他使用的两种突破困境的方式,他所肩负的压力不但没有丝毫减轻,反而变得更加沉重,更难背负了。我们之前分析过,工作中困难已经让他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退行,所以会用游戏暂时来回避问题,释放自己的压力,而他正视问题的两种方式,换工作和考CPA,不但不能让他摆脱困境,缓解压力,反而让5年前工作失败时所暴露的问题重新出现,同时他又肩负着背水一战的压迫感,这样巨大的压力,会迅速打破依靠游戏而勉强维持的内心平衡。

当心理失衡开始出现时,会强化对游戏的依赖(“结果他每天还是玩8个小时的游戏只看三个小时的书”,出现这种情况也就并不奇怪了),变让自己变得更加封闭,也会强化他对之前目标的追求。一方面,这个目标是他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能够安慰他痛苦的内心,另一方面,他迫切希望通过实现这个目标,让别人对他刮目相看,所以5年前找工作时就存在的想法,会在这个时候就变得异常强大。事实上,他心中的想法和期待,虽然你没有提及,但多半是不切实际,不太能够实现的(其实,从学校进入社会之初,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是比较正常的),这在5年前就已经证实了。

他追逐这个不切实际的目标的方式也只剩下了唯一的途径:考CPA。刚才已经分析过,这是死胡同。不切实际的目标加上不切实际的方式,可见他的境遇会怎么样。

现在,他有点像进入死胡同的困兽。由于内心的压力,他会变得容易被激怒。由于,他对未来不切实际的想法,会让他变得孤立,难以沟通。由于他过去的成功,让他对认同和赞美变得强烈。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出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一点也不奇怪。

与人相处

刚才的分析提到过,这样的变化除了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与人的关系。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描述:…抱怨领导不重视…抱怨家人不支持…向同事炫耀自己的学校和以前在国外的经历…和他们网点主任闹翻 还动手打人……我劝他上心点他不听 为了这个我已经和他吵了好几次了

抱怨领导不重视…抱怨家人不支持:他需要被理解。

在之前我们分析过,他是内心有想法的人,对生活和工作也有较高的要求(虽然不切实际),但在实现过程中碰壁了。

刚毕业的之初的就业找工作,是第一次碰壁。进入银行系统的工作,是第二次碰壁。

每一个学子,在毕业时都要面对学校与社会的对接,学生与工之间身份的转换,这种对接与转换的后面是能力与心理素质的转换,是对心理的承受能力,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对目标的调整能力,对自己的需求的抑制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考验与提高,这些都是工作中对能力与心理素质新的要求,所以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心理成熟期,也是同时是一次心理危机期。当然,有些人调低了目标和理想,而回避了许多的压力与困难,而有些人坚持了自己的设定,迎难而上,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与素质。无论是其中的那一种,都是一种人生的选择,下班后围着麻将桌,未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滋味。只是在他这里似乎就处在中间,饱受着心理的冲突,无法破茧而出,反而越陷越深。可是,你能说他坚持对生活的高要求错了吗?似乎也没有错。如果不放弃这样的高要求,面临的困境又如山重如海深。

似乎有点说远了,再回到现状:

在找工作之初,他通过家人的帮助回避了这个挑战,显然实际的工作又再次让他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他只是一个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安于现状的人,或许不会这么渴望被理解,又或者他的学习经历没有这么“炫目”(从教育经历来说,留学硕士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成就),国内大学毕业的一名普通学生,他制定的目标或许不会那么理想化,也不会如此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他面临的责备多以贪图安逸,好高骛远,而只有他心里清楚,他并非一个懒惰的人,他是一个有梦想有要求的人,所以在无助当中,就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而他过去的生活,也是围绕着大量的赞美和夸奖,这也加强他对被理解的渴望。

有个时候想想,工作中遇到的困境,要么就是玩游戏,要么就是换工作和考CPA,这样的行为模式,又如何能够得到身边人的理解呢?

他的成长过程,多半是伴随着赞美和奖励,这样的场面,他又那里能够适应呢,那么也就不难理解,寻求理解会成为他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另外,退行发生之时,内心多半承受着巨大无助感和无力感,这种对自己能力的否认,也激发了对他人认可的渴望,希望获得别人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他能够重重压力中可以得到喘息的慰藉。

向同事炫耀自己的学校和以前在国外的经历:渴望被关注和赞美。

他平时多半不是一个爱吹牛,喜欢炫耀,夸夸其谈的人。当一个人的成就摆在那里时,不用多说,别人也知道你厉害,根本就不用自己说。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时,这种差距越大,越容易导致内心的脆弱,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就喜欢追怀过去的荣耀,这会能带来一种存在感。这种存在感,能够带来抵抗压力一种能量。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的沟通能力比较弱,不知道该如何与同事进行交流。我们都知道,当沟通能力较弱,往往意味着共情能力会比较弱,不知道说些什么内容别人会比较感兴趣,这时就容易出现自我中心的倾向,使得沟通的话题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他的现状我们分析过,他的成功停留在学生时代,再结合他在工作中遇到的窘境,留学经历的话题自然就会频繁出现了。

和他们网点主任闹翻还动手打人:容易被激怒。

前面的分析,已经得出,他经历着工作困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面临着无力处理的无能感,醉心于游戏来逃避现实,后来在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换工作,考CPA)失败后,加速了心理失衡发生。

当心中存在巨大的压力,就是一个行走中的火药桶,一直围绕在身边的赞美也突然间变成不理解,会觉得身边的世界是满满的恶意,这时,一个人要么把负面情绪压抑得更深,要么就是变得易怒。

事实上,与妻子的几次争吵也是类似的情况。

当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其实多少可以判定,他的心理平衡恐怕已经面临危机的。特别是第三点,与网点主任的矛盾升级到暴力,这说明内心的冲突,已经有开始出现失控的迹象。

当然,你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人,只是这样的推断太过武断,一来,妻子并没提及丈夫在夫妻冲突中出现过暴力,以现在你的状态,多半不会来帮着丈夫掩饰;二来,我们在前面的分析已经得出,他经历着巨大的内心冲突,但类似这样事件只有一次。所以,更多的证据显示他本身并不是爱动手的人。

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总结一下他的行为和心理模式:

如果,你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你觉得愿意与他相处吗?或许,也会退避三舍。还是那句话,如果他出现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症,一点也不奇怪。他现在出现了严重的退行现象,可能并不只是你觉得他像一个巨婴,多半他身边的亲人也会觉得他像个孩子,像个巨婴吧。这只是表象,而实际上,他可能陷入了相当大的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