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杜甫千古名作《春望》读来沉郁顿挫、写尽忧国忧民之情,感人肺腑)
春望(杜甫千古名作《春望》读来沉郁顿挫、写尽忧国忧民之情,感人肺腑)
今天我们来聊聊杜甫的名篇《春望》。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一个大国从鼎盛到衰落的演变。他生活在一个充满磨难的时代,从个人的失意和流离到社会的动荡不安,都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他的诗笔下,充满了对底层人民苦难的感受,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因此,他被世人誉为“诗史”。
今天我们要聊的这首《春望》就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暮春,这是安史之乱的后期。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仿佛能看到一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以及那些在乱世中遭受苦难的人们的命运。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在755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发动了叛乱,烟尘漫卷,鼓声震天。那时的唐朝已经和平已久,人们几代未见战争,军队训练不足,装备破旧,于是,在叛军的冲击下,许多州县瞬间崩溃,而东都洛阳在十二月便沦陷了。次年六月,叛军攻陷了潼关,长安城的防线已无从守护。
在这场大乱之中,唐玄宗慌乱逃往四川,而他的太子李亨则在灵武继位,被世人称为唐肃宗。而那时的杜甫,已不在长安,然而听闻这一消息后,他匆忙将家眷安置在都州,独自一人赶赴朝廷,期望能为国家出一份力。然而,他在路上却被叛军俘虏,并被押送回长安,他的同行还有另一位大诗人王维。杜甫可能从未想过,他离开长安十年后,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再次回到这个城市。
在被叛军关押的日子里,杜甫绝望但坚韧。最终,由于他的官职低微,才幸免于难,被叛军放了出来。
杜甫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
多年前,年轻的杜甫充满激情和理想,走进了长安这座城市。他带着报国之志,参加了科举,然而,由于朝廷的腐败,他的才华并未得到重视,整整十年,他在京城过着困顿的生活,找不到出路。然而,尽管生活艰难,他心中的长安依然是那个繁华的首都,富饶、热闹,让人流连忘返。
长安,这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也是世界古代历史上最为壮丽的城市。在最繁盛的时期,长安拥有百万人口,大街小巷车水马龙,行人穿梭,商业兴旺,娱乐业发展,人文汇集,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当杜甫再次看到长安的时候,这座城市已经变了样。他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到处是残垣断壁,烟尘满目。那些曾经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只有零星的行人。这座曾经辉煌的都城,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样的巨变,这样的悲凉,深深地刺痛了杜甫的心。他百感交集,悲从中来,不由自主地流下了泪水,然后他拿起笔,写下了这首
千古名作
《春望》。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杜甫用深沉激昂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荒芜破败、失去秩序、混乱不堪的世界,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痛。
这首诗的主题是这样的:
国家已经破败不堪,但山河依然存在,繁华的长安变成了荒草丛生的废城。面对如此荒凉的景象,我无比感伤,看到春花盛开,反而泪水不禁纷飞。心忧离别,却听到鸟鸣声,无尽的伤感油然而生。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生活在这乱世之中,能够收到一封家书,就像找到了世上最大的宝藏。而我满头的白发,变得稀疏,简直插不住那支发簪了。
读这首诗,你能感受到强烈的画面感和故事感。仿佛是听着一个老人,讲述那个久远的过去。那个时代的灰尘,已经覆盖在杜甫的头上。他该如何是好?他只能像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感到无比的痛苦,但却束手无策。
战乱流离,都城破败,家人生死未卜,国家命运未知,对家人的思念,对国家的忧虑,都在这首诗中找到了表达。这首诗充满了痛苦的哀思,也充满了对兴衰的深深感慨。
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之中,杜甫的感慨和忧虑跃然纸上。山河还在,但那曾经的宏伟宫殿、繁华街市、亲人朋友,都已成为遥远的记忆。
那曾经的长安春天是何等的美丽,杜甫在他的诗中描绘过: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可如今只见草木深深,不闻人声。
盛世凋零之感,扑面而来。让人痛心唏嘘。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用精妙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普通人难以言表的深情。当杜甫说到
“花溅泪”、“鸟惊心”
时,他并非在描述花朵或鸟儿的行为,而是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看到春花时心头的哀愁,听到鸟鸣时内心的震撼。
通常情况下,盛开的花朵和悦耳的鸟鸣都会带给我们欢愉。但是,当我们处于低落、沮丧、悲伤的情绪中时,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元素反而可能触发我们更深的痛苦。这两句诗以其精准而巧妙的描绘,成功地传达了悲痛的微妙感触。
接下来的诗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青少年阅读这几句时,可能会觉得其意义晦涩、感情平淡,而难以引起共鸣。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再读这些诗句,我们可能会被其中深深的情感所震撼。语言的力量,情感的深度,不必借助夸张激烈的修辞手法去传达。
诗中说,一封家书抵万金,这是何等的情感表达?未曾体验过与亲人的生离死别,未曾体验过人生的颠沛流离,我们又如何能真正理解这其中的痛苦和孤独呢?
在战火纷飞、生命危殆的困厄中,我们或许无法保全自己的性命,或许失去了亲人,仅仅逃出了叛军的束缚。国家四面楚歌,我们如何找到前行的方向?在残垣断壁间漂泊,独自在山野间踽踽独行,即使早晨有所饱食,又如何在夜晚找寻滋养的源泉?哪里能成为我们的栖身之所?
流浪在外,视野中一片迷茫,亲人的信息无从知晓。国家的未来又何在?内心充满了悲伤、焦虑、愤懑、忧虑以及绝望,在这样的境遇中,我们甚至无暇注意头发已经悄然苍白、稀疏。这种情况引人深思,也令人深感惋惜。
有人评价说,这首诗
“字字沉著,意境直似离骚。”
也有人认为
“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
实际上,《春望》的确是一首情感深沉、富有诗意的作品。它语言含蓄而凝练,对仗工整,其悲壮的音调令人心动。每当读到此诗,我们都会被其中的感情所打动。
本文为《致远书香》视频文案,欢迎到评论区观看杜甫
《春望》
视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