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神仙体系(一)
道教的神仙体系(一)
#在头条看见彼此#
道教的神仙体系(一)
神仙体系是道教系统信仰的一种重要体现,神仙在道教里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道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国教,在黄帝之前就早已存在了,它的历史很长,远远的早于道家学派的形成,道为自然之道,人生之道,社会之道,具有多重意义,是古人对生活的认知形态,神仙是人对自然崇拜一种具体表现。在早期,道教的主神大多是自然之神,具有人类自然崇拜的特征,后来又逐渐加入了天神崇拜,人神崇拜,地神崇拜等等,佛教进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由对抗到融合,道教中也融入了佛教之神。
据《尚书·汤誓》说:“有夏多罪,天命殛(jí)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孝经》说:“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指昊天上帝)。”另据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现,卜辞中有“帝令而足年”、帝能“降 (jín)”、“降祸”的记载。根据上述文献可以说明,在夏、商时期,先民们对上帝的信仰就已很普遍,并视上帝为自然与社会的主宰者了,这时候道教的神仙已经产生,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在这一时期,古代先民不但对天神、祖先崇拜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信仰,而且还对当时祭拜神灵方面的做法及祭坛(祭拜专用的场地)有着严格的要求。如祭祀前必须择日(选择良辰吉日)斋戒(泛指身心洁净)、牲器(牲畜及供品)。具体的祭祀则是以“昊天上帝”为最高神,以社祗神相配;天文之神以先祖相配。祭祀还往往和社稷神一并进行祭拜。在祭坛的修建方面,则从选址、用料均有定式。如《淮南子·齐俗训》说:“殷人之礼,其社用石。”据红山文化东山嘴发现平台式祭坛,被公认为就是原始社会的祭祀遗址,距今已有五千年,坛中有成组成群的长条立石,应该就是社神的标志。这就更说明了,中国古代先民对天神、祖先的信仰、崇拜更加久远。
应该说,中华民族对天神、祖先的信仰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后世的道教直接继承了这一先民的宗教信仰,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神仙体系。如上古时的昊天上帝演变为玉皇大帝;地祗崇拜演变为后土信仰;星宿崇拜则演变为斗姆元君、天皇大帝、北极大帝等。
中国传统的宗教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教统,前后相接,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有这伟大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作基石,才有五千年不曾间断的文化与文明。
“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之三处圣境,即玉清圣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称三清境;又指分别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三清”之称始于六朝,开始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为道教尊神,是伴随着道教三洞经书说逐步形成的。
四御是仅次于三清尊神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帝。即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只。四御中最受崇拜的是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道教所奉的总执天道的大神,位居三清之后的四御之首。
道观排位以按天地人鬼仙进行分观排列
一、天庭应紫微大帝当为中央主像排布。此种排法才得以上应天相。
1.主殿中央主神紫微大帝,其右当为玉皇大帝法天,其左当为后土地祗相地。
2.主殿之后或中央主像之上应为三清道祖,左至右分别为: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
3.中央主像前应立两在护法: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均为三面六臂之怒相
4.主像左壁应以真武灵应佑圣真君为长,统领五斗星君:分别为东斗星君,西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中斗星君。
5.主像右壁应以翊圣保德储真君为长,统领五炁真君:分别为岁星木德真君 荧惑火德真君 太白金德真君 辰星水德真君 镇星土德真君
6.左壁之真武将军之下,应为三十六神将,分别为:水火龟蛇二将、马华光,赵公明、温琼、关羽四元帅,邓、辛、张、陶、庞、刘、苟、毕、秦、赵、董、袁、李、孙、柏、王、姚、张、黄、金、吉、余、闪电神、助风神等雷部二十四天君,太岁殷元岁、护法王灵官、五瘟神,张元伯,刘元达,钟仁贵,史文业
7.右壁之翊圣将军之下,应为二十八星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二、地上众神
1.昆仑山西王母统管地上众神。
2.五岳: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
3.四渎:黄河灵源弘济王 长江广源顺济王 淮河长源博济王 济水清源菩济王
4.九江水帝 浙江水帝 杨子江水帝 松江水帝 吴江水帝 楚江水帝 湘江水帝 剩江水帝 汉江水帝 南江水帝
5.五湖大神 洞庭湖神 彭蠡湖神 丹阳湖神 都阳湖神 太湖大神。
6.四海龙王:东海龙王广德王敖广 南海龙王广利王敖钦 西海龙王广润王敖闰 北海龙王广泽王敖顺 。
三、而道教阴曹冥司地府当分如下几类
1.北阴酆都大帝统领冥司负责行政:
2.下司五主鬼帅:东方桃止山的郁垒、神荼,西方嶓冢山的赵文和、王真人,北方罗酆山的张衡、杨云南方罗浮山的杜子仁,中方抱犊山周乞、稽康,负责各方鬼魂管辖
3.十殿阎王: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分管执法
4.阎王下设: 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馗、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孟婆神
5.地藏菩萨,作为沟通佛道之间的桥梁。
四、得道仙真
1.归蓬莱山东华帝君统管
2.首席四大天帅: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负责向天庭传政
3.四方神,六丁六甲 四值功曹 六十甲子神 十二元辰 七十二地煞 负责供四大天师驱使
4.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 各负责作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之凡人榜样导师。
5.五祖七真:共十七位仙真为金丹道门先驱。
6.太乙救苦天尊,度一切众生
道教本有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天神护卫的说法,而这四位天神实际上来源于古代的星神崇拜、古人将黄道(太阳和月亮经过的天区)中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后来将二十八宿和四象相结合,形成了“二十八宿”和“四象”的说法。其中东方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古人将其想象成龙的形象,因位在东方,按阴阳五行五方配五色之说,东方青色,故称“青龙”。以此有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之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象”,又称四方四神。
《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昴、毕、觜、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道教兴起后,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纳入其神系,作为护卫之神,以壮威仪。《抱朴子•杂应》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气派,着实威风。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青龙号为“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渐扩大,从四象中脱颖而出,跃居“大帝”的显位,青龙、白虎则被列入门神之列,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
白虎星君寶誥:
至心皈命禮。四靈居次。順行星斗。對啟天門西方宿。頭胃相關承重擔。正氣凜然。必除不真。宿居右方鎮玄壇。顯形虎威揚正道。虛幻成真西天境。七星耀光騰白氣。奎婁胃昂畢觜參。鎮殿右護法。通明金亢將。西方衛靈白虎星君。
玄武星君寶誥:
至心皈命禮。四靈居末。鑒視星斗。天門後靠壬癸方。恩賜淨水潤三界。洗滌不祥。滋潤生靈。居立後方司道壇。輔助水德正玄道。北宿衛桓中天界。七星耀映出皂光。斗牛女虛危室壁。鎮殿副護法。通明金亢吏。北方衛靈玄武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