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导演逝世,这次葫芦娃再也救不回爷爷了
葫芦娃导演逝世,这次葫芦娃再也救不回爷爷了
从70后到90后,记忆里都萦绕着这样的歌词:
“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个瓜。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
还有印象深刻的那句:“妖怪,快放了我爷爷!”
但是这一次,葫芦兄弟再也救不回爷爷了。
2019年5月13日,“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因病去世,享年83岁。
虽然已经过去了33年,但葫芦娃仍然没有过时,还在以表情包、流行语等各种形式存在于年轻人的生活中。
(大眼睛尖下巴的网红鼻祖蛇精)
(活跃于网上的各种葫芦娃表情包)
这一切都离不开胡进庆老先生,但作为导演的他却鲜为人知。
如果不是2009年,某豆瓣网友发起“给葫芦娃爸爸寄张明信片”的活动,胡进庆老先生多半还会安静地生活下去。
活动发起后仅一天时间,就有3000多人参加,有不少国外的网友都寄出了明信片。
这些记忆被记载在雪片般飞来的贺卡里:一位芜湖的“80后”女孩说,自己现在还会不时哼起“葫芦娃”的旋律;
一位深圳的幼儿园老师在努力把片子介绍给班上“00后”的孩子们;
甚至,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人写道,这部动画片,是自己五年级的时候,和同桌小玲“手握着手看的”,“那年有很多美好的时光”。
▌剪纸动画杰出艺术家
默默付出的胡老先生其实在中国动画界有着响亮的名号,也是创建和发展中国剪纸动画的杰出艺术家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动画和国际动画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要在国际上拿奖,靠的是创新。
胡进庆在一次采访中坦诚:“剪纸也是一种创新,人家外国人没看过,就入围了,给奖了”。
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胡进庆就参与了动作设计。
之后胡进庆又在剪纸动画的基础上创作了拉毛剪纸动画,这种表现形式实际上是用毛笔蘸上水,涂在特殊纸上,再拉开,呈现出毛边效果。
把这种创作手法运用在动物的皮毛上,使得动画的整体效果更加真实。
《淘气金丝猴》、《鹬蚌相争》、《草人》胡进庆创作的这三部动画都使用了拉毛剪纸动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部影片都荣获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鹬蚌相争》还在国际上连获四次奖。
(1984年,《鹬蚌相争》)
▌艰难摸索成就一代经典
1984年,美影厂计划将小说《十兄弟》改成动画片,但总投资金额只有6万元,预算十分有限。
胡进庆作为导演只好把原著中10个形象各异的人物,砍到只剩7个,甚至连外形都不做改变,只变了衣服的颜色。
(胡进庆的夫人)
而众多反面角色,包括“皇帝”、“卫兵”等,也简化为“蛇”、“蝎”两个妖怪。
动画场景也从富丽堂皇的宫殿变成简陋的山洞。
你们大概已经猜到这部动画片的名字了吧?
没错,就是《葫芦兄弟》!
动画虽简陋但不简单。只有13集的《葫芦兄弟》,拍摄时间足足长达两年!
作为“剪纸片”,《葫芦兄弟》的拍摄过程就像皮影戏一样。
工作人员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纸片,然后在大的背景图案上摆出不同的动作,再一格一格拍下来。
13集的动画片,需要几千个场景!
现在的动画制作已经很难想象纯手工年代的复杂,动作和背景层的每次变化,再微小都要做好标记,稍有差池就要重新来过。
老艺术家们的用心良苦和对艺术的执着终于成就了一代经典。
《葫芦兄弟》正式播出后造成轰动,几乎每一家地级市的电视台都购买了动画片的播放权;录像带、VCD的销售超过了100万张。
荣获“埃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三等奖”、“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等等。
▌再见,爷爷
《葫芦兄弟》的爆红并没有改变胡进庆老先生的生活,深藏功与名的他依旧默默地创作剪纸动画。
他十分谦虚地回应:“葫芦娃呢,靠点情节,靠点你们这一帮小朋友捧场,主要是靠你们”。
在制作上,他也从不独享荣誉,“《葫芦兄弟》是在艰难时期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制作名单里,“墨犊”,“进庆”其实都是指胡进庆老先生。
为了不造成名单里都是自己名字的尴尬,他要么使用笔名,要么去掉姓氏。
他从不推崇个人的荣誉,希望观众把掌声送给葫芦娃,送给制作团队,而不是自己。
如今,胡爷爷虽然走了,但是却留下了葫芦娃不会走,他们会一直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
最后,感谢您带来的童年欢乐,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