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轰动世界的Live Aid,音乐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
1985年轰动世界的Live Aid,音乐的力量可以改变世界
北京时间4.19日凌晨两点,“同一个世界:团结在家”全球慈善音乐会在线上拉开了帷幕,这场抗疫慈善音乐会的意义和影响力目前看来可以被称为“Live Aid 2.0”。
1985年“Live Aid”1.0版本的慈善义演是近代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大规模义演,也是第一次,人们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可以影响世界、拯救生命。
每一个看过演出视频的人,都会感慨场景之壮观,情感之汹涌,后悔没能亲身经历那一天。
1
1984年,英国歌手Phil Collins在新闻上看到了关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饥荒报道,20世纪以来最大的一次干旱和饥荒、国家内乱以及落后的医疗条件,这一切都导致了120万人活活饿死。
这里随处可见骨瘦如柴的孩子,衣不蔽体的老人,横行的尸体,几乎可以算是当时世界上最接近世界末日般的场景。
那时没有现在发达的网络,外地人并不知道地球的角落还有这样一个正在受苦的世界。
美国处于摇滚的黄金年代,人们在酒吧里欢声笑语,而埃塞俄比亚这边,却有无数生命痛苦的逝去。
爱尔兰朋克潮乐队The Boomtown Rats主唱Bob Geldof(鲍勃·吉尔道夫)
Phil Collin和Bob Geldof用《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开了个好头,随后天王迈克·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创作出了流传至今的公益神曲:《we are the world》,该曲短短数周便卖出八百万张。
靠一首歌曲引起人们对非洲饥荒的关注远远不够, “我们要通过地球上的通用语言,不是英语,而是摇滚乐解决认知的荒唐和道德的问题。”
于是,Live Aid拯救生命慈善演唱会顺势而生,演出地点设在英国伦敦和美国费城。
演唱会的logo将摇滚乐必备的吉他,设计成了非洲地图的形状。
2
1985年7月13日,伦敦温布利球场和美国费城肯尼迪体育馆,全世界的目光都汇聚在此。
那是大师辈出的璀璨年代,皇后乐队、大卫·鲍伊,麦当娜、黑色安息日、U2、鲍勃迪伦、威猛乐队、齐柏林飞艇......
这样的一代巨星,没有任何出场费,同一时间,跨越大西洋两岸的不同地方,为了同样的事、同样的目标和美好愿景和歌唱。
鲍爷唱着经典曲目《Heros》快乐蹦迪;
当时还十分青涩的麦当娜,活力又叛逆;
发起人之一的Phil Collins应该挺累的,在英国唱完后,立刻坐飞机再赶去美国唱,还要给四五个乐队当鼓手。
还有最伟大的皇后乐队,在6点40出场,借着落日的余晖演唱的第一首就是《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亚狂想曲),7万人大合唱。
将全场气氛推到最高潮,嗨到所有人可以跺穿地板的《we will rock you》;
3
这次Live Aid演唱会全程持续了16个小时,全球14颗卫星、上万个地面接收站支持,95%的国家都进行了转播,超过15亿人观看。仅当天就募集到1.25亿美元。
演员简·方达曾评价:“这不只是个星光熠熠之夜,而且还是流行音乐史上一个最高尚的时刻。它说明,流行音乐在过去几年产生的众多的歌星,对这个世界具有责任感。”
这一天,语言的巴别塔不复存在,世界各地人们都在“同一频率”,心里都被汹涌无私、热情洋溢的情感充斥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音乐无国界,音乐是人类共通的情感,音乐可以拯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