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10部经典国产老电影,值得和家人一起看(收藏)(下)
怀旧|10部经典国产老电影,值得和家人一起看(收藏)(下)
大家好,昨天整理了《10部经典国产老电影,值得和家人一起看(收藏)》(上),由于篇幅有限,今天盘点剩下五部电影:
解放前最卖座的一部“史诗级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
中国电影在经过多年抗战,依旧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影片以跨越时间、空间的庞大史诗气魄真实地折射、剖析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压迫和扭曲。影片通过一个家庭从建立到被迫分离、到最终无可挽回的悲剧展现了战争期间民族的兴衰荣辱。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顺和纱厂女工素芬(白杨 饰)与妇女补习学校教员张忠良(陶金 饰)喜结连理。 两人在抗战中失散,而后素芬和婆婆一起在乡下辗转逃生,张忠良历经磨难后侥幸活了下来,却在物质生活中迷失自己。
影片的深刻之处在于,除了展现战争的残酷,百姓的艰难,还通过张忠良被俘逃亡重庆,将视野延伸到国统区,当时的陪都重庆,将前面记录下的艰苦和重庆的奢靡生活形成对比,从而将对战争的批判转移和扩展到当时社会的批判。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电影、话剧界的“四大名旦”——秦怡、张瑞芳、白杨、舒绣文,其中白杨和舒绣文就出演了影片中的角色。白杨扮演了素芬,舒绣文则扮演了男主角傍上的“交际花”王丽珍。
左下:白杨,中间深色旗袍的是上官云珠,最右边的是舒绣文
《乱世佳人》(1939年)也是史诗电影的代表之一
“英雄不死”《平原游击队》1955年
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六年,彼时,农村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高歌猛进,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信心和斗志,正是大家命信念空前乐观的时候。此时,一批宣传革命和生产建设并带有乐观情绪色彩的电影应运而生,《平原游击队》就是这批作品中的典型代表。
影片的过人之处是在抗日战争背景的内核中加上了浪漫的色彩和鲜明的敌我对比,纵然有敌人的残暴、条件的艰苦、形势的危险,李向阳等主人公脸上总会浮现对革命胜利的信心和坚强意志。从人物塑造上看,主人公李向阳高大魁梧,浓眉大眼,是标准的“英雄脸”。而反派松井等人,则面目丑陋,战术上也颇为愚蠢,是一个注定失败的形象。
由于影片对经典情节和人物塑造的把握,影片成为了上世纪50年代影响广泛、深受欢迎的一部优秀影片,主人公“双枪李向阳”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著名荧幕形象。
《平原游击队》经典台词“平安无事喽”,“不许动,举起手来。我是李向阳!”成为多少人童年时模仿的片段。
豆瓣9.5分,老舍编剧,蓝天野等老戏骨出演,《茶馆》到底有多牛?(1982年)
这是一部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 特别影片奖,它在电影界的分量不言而喻。这就是改编自“人民艺术家”老舍原著的《茶馆》,由著名导演谢添执导,汇集了于是之 / 郑榕 / 蓝天野 / 英若诚等一众老戏骨。
《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茶馆为场景,以晚清到解放前这四十余年为时代背景,展现了三教九流不同阶层在时代剧变中的生活转变,见微知著,值得观众一再回味,经久不衰。那么《茶馆》的牛,都体现在哪里呢?
内容牛——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的48年间,影片展现了一副人世间的百态图。小小的一间茶馆,见证了国家百年兴衰。其中的苦辣酸甜,世态炎凉,不禁让人唏嘘。
以秦二爷为例,看起来秦二爷在北京城也算得上是一位人物,说来应该比普通百姓更有活下去的资本。然而就算是这样一个风云际会的人,也不能施展抱负。秦二爷一心实业救国,却报国无门。当时,不论是满清政府,还是袁世凯政府、国民政府,都没有他这样爱国志士创立的实业予以扶持,反而是变本加厉的盘剥,把它的产业当做一块大蛋糕蚕食干净。最终秦二爷落得凄凉的结局
演职人员牛——导演谢添,1936年经“电影皇后”胡蝶引荐踏入影坛,和袁牧之、周璇、赵丹合作过影史留名的《马路天使》。饰演王利发的于是之,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饰演常四爷的老艺术家郑榕,曾随《茶馆》剧组赴西德、法国和瑞士等国家演出;饰演松二爷的黄宗洛是黄金配角,曾参演《我爱我家》、《水浒传》等名作;饰演“秦二爷”的蓝天野,于今年6月刚刚过世,曾在《封神榜》中饰演仙风道骨的姜子牙,《渴望》中扮演王沪生那=温文尔雅的老父亲;饰演“刘麻子”的英若诚,是满族正红旗出身,其祖父英敛之(赫舍里氏)是清末文化名人,曾创办《大公报》,后又创办了与清北齐名的辅仁大学。
点睛之笔的是片中地道的北京白话,北京话中醇厚的生活气息,初听来幽默、接地气,但细品后发现还有“言外之意”,蕴含了编剧的生活智慧。本片“金句”不断,有些直至今日还觉得颇为犀利:
莫谈国事。
这大清国是药丸啊!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我爱我们的国啊!可谁爱我呀?
有钱就得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千万别做好事。
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你们就找吧,可着全世界地找,你们还能找着这么混蛋的政府吗?
“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城南旧事》1983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你还记得你的童年是怎么结束的吗?《城南旧事》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我们徐徐展开了发生在北京南城的喜怒哀乐。小女孩林英子(沈洁 饰)住在50多年前的南城,斑驳的墙面、悦耳的驼铃、街头剃头的场景、破旧的桌子,当一幕幕景象映入眼帘,观众仿佛一下子回到自己童年记忆中的村子。伴随着淡淡哀愁的《骊歌》,一场以“离别”为主题的影片就此展开。
面对离别,英子看到了疯女人秀珍(张闽 饰)的脆弱和逃避,看到她失去爱人、失去孩子又复得后的起起落落;看到宋妈的儿子夭折、女儿被卖后依旧坚强面对,最终回到丈夫身边,“找他算账去!”的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而观众看到当英子终于成为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继续走向下一段人生路时,父亲却遗憾离世,没能见到这本该是最快乐的一刻。
英子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彼时的英子可能还是懵懂的,因为不知父亲离世真正意味着什么而坚强、懂事地帮助母亲料理家庭。
也许这就是作家林海音在写下这一段文字时回想起自己童年经历的感受,很想再次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荧屏外的我们,也因为《城南旧事》的喜怒哀乐,而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曾经疼爱自己的祖母、外婆、父亲母亲,早已感动落泪。
一路不断失去
一生将不断见证
看过再多风景
眼眸如初清澄
多年后不经意见再看到这部电影,这段歌词就是此刻的心境。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一生”《末代皇帝》1987年
《末代皇帝》是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紫禁城实景拍摄(并且移出了全部护栏)的电影,以溥仪的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为原始架构,并在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关著作的基础上,创造出一部偏西方视角、震撼人心史诗般的传记电影。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等多项荣誉,也是史上首部获奖的关于中国的电影。
关于《末代皇帝》的卓越地位,包括但不限于其邀请了尊龙、陈冲、邬君梅、英若诚等国宝演员、溥仪的长兄溥杰和协助溥仪完成自传的李文达均被聘为本片顾问,无论从导演、专业性、真实性、庞大的群演支持都算得上是不遗余力,而且得益于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采用大量自然光展现人物心境,全片呈现出独树一帜的清末美学。
《末代皇帝》诞生于1987年,1987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当时的中国和西方世界正处在“蜜月期”的最后时刻。之后,因为一些原因,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因此,如《末代皇帝》这般为了配合拍摄而封闭整座紫禁城,甚至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华都参观不得的事情已经成为不可能再发生的事。
影片最触动人心的,就是把末代皇帝还原为了一个人,真实的人。在常人眼中,“皇帝”是一个天生就拥有无数光环的人,然而影片把末代皇帝的头衔、荣誉、华服、富贵全都剥离,只留下他迷茫仓皇的童年、起起伏伏的青年和颠颠撞撞的晚年。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落入尘埃,最后,暮年时,他再次回到紫禁城,成为回家也要买门票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曾经的身份,溥仪兴奋自得地坐在皇座上,并从旁边暗格内取出当年陈宝琛送他的笼子。笼子打开,一只翠绿色的蝈蝈爬出,转身望去,溥仪消失不见。结尾用魔幻的情节为末代皇帝的一生画下句号——他从一个孩童开始,也从一个孩童结束,所有的历史隐入岁月的尘埃,消失不见......
至此我们盘点了10部中国高分经典老电影,感谢老电影人不懈的坚持,为我们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