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志》:金庸最喜爱的内地功夫片,《叶问》的剧情全是模仿它
《武林志》:金庸最喜爱的内地功夫片,《叶问》的剧情全是模仿它
一提起功夫电影,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八九十年代那些经典的香港功夫片,比如李连杰、成龙、甄子丹主演的电影。
大家还会想到一些香港和内地合拍的经典功夫片,如《少林寺》《木棉袈裟》《黄河大侠》《少林俗家弟子》《大上海1937》等等。
有没有一部纯内地拍摄的经典功夫片呢?当然有,那就是《武林志》。
影片《武林志》是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完全独立拍摄的武打片,根据《中国电影年鉴》记载:该片在当年创下4.26亿观影人次的票房纪录。
可以说,这部武打片在当年引发的轰动,和《少林寺》是有一拼的。在豆瓣被评6.9分,比《木棉袈裟》的评分都高。
《武林志》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其开创了一种功夫电影类型模式——擂台宗师片,后来的电影《霍元甲》、《叶问》系列电影全是这个路数。
像《叶问2》的人物安排和剧情走向,和《武林志》几乎一模一样。
《叶问》剧照
而且《武林志》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怀,让人激情澎湃。
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看过《武林志》后非常喜欢,后来邀请该片导演张华勋参与《书剑恩仇录》的拍摄。
可惜张华勋当时由于受到不同方面的压力,不敢再接触武打题材,尽管金庸三次打电话相邀,均被张华勋拒绝。
导演张华勋坚持不学港台功夫片的风格
1980年,著名导演张华勋(其儿子张杨也是著名导演)拍摄了中国首部武打片《神秘的大佛》,由刘晓庆主演。结果发行了近三百个拷贝,上座率很高。尽管这部电影今天看来动作设计非常烂。
张华勋认识到,中国观众是热爱中华武术的。1982年《少林寺》的大火,让张华勋深受触动。他决定拍摄《武林志》。
为了拍摄《武林志》,张华勋先后访问了几十位武术家、武术教练和运动员,三次参加全国武术大赛,到沧州、衡水、石家庄、天津等地深入生活,广泛征求意见。
通过对近代史上霍元甲、王子平武等武术家爱国事迹的梳理,主创人员确定了影片主题思想是通过集中概括武林志士的斗争和命运来反映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表现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精神。
在筹拍过程中,剧组主创人员面临着影片是拍成艺术片还是拍成功夫片的选择。有的演员主张学习港台功夫片,谁功夫好、打得好就多给谁镜头。张华勋没有采纳这样的意见。
张华勋认为,80年代初港台功夫片强调娱乐性,缺少严肃性。他认为要拍武术题材绝不能抄袭港台的路子,“不能为打而打、搞武术技巧的卖弄。”
演出阵容强大,主演全是武术行家
看过《武林志》的观众都能感觉到,影片武打动作朴实无华,但拳拳到肉,一招一式都颇见功夫。
事实上,《武林志》的主要演员大都是当时国内的武术名家。而且导演在选择演员时强调,除了功夫好,气质也必须符合角色要求。
男一号东方旭的扮演者李俊峰,出生于1938年,是一位武术大师。
1974年,李俊峰和吴彬等人组建了北京武术队,在各种武术赛事中夺得超100枚金牌。
可见李俊峰在当时的武术界名声极大,“功夫皇帝”李连杰正是李俊峰的得意弟子。
李连杰是李俊峰的弟子
李俊峰还在电影《巴林盗贼》《侠女十三妹》《侠女除暴》中出演过角色,并任武打设计和武打指导。他今年已83岁,身体依然健朗。
扮演东方旭妻子郜莲芝的演员,叫戈春艳。1959年出生于北京。“武英级”运动员,中国武术七段。
戈春艳与李连杰同为第一批北京武术队运动员,当时也是李俊峰的学生。她是八卦掌第五代门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混元太极拳第二代传人。
戈春艳13岁才开始学习武术,其实有点晚了,但她训练非常刻苦。三年后,她就成了北京队的主力队员,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在1984年全国武术比赛,她曾一人独得五枚金牌。八卦掌曾连续五次获得全国武术比赛冠军。
戈春艳在拍《武林志》时才24岁,还没有谈过恋爱,却要扮演妻子和母亲,所以排练时,无论夫妻关系还是母女关系都放不开来演。
导演张华勋就让扮演东方玉蓉的小演员和她同吃同住,培养感情。后来就演得越来越好了。
拍完《武林志》后,戈春艳一举成名,并在《大刀王五》《中华武术》等影片中担任女主角。1994年,她定居新加坡。
戈春艳在新加坡武馆
影片中的何大海,是神州武术馆的馆主。他粗犷豪迈,喜欢逞霸逼人。扮演者李德玉是中国螳螂拳名家,中国第一代散打教练先驱,中国刑警学院散打教官。
当时李德主是沈阳市武协理事,张华勋在西安参加全国武术大会期间,在体育场上看练功时发现了他。
李德玉还参演过电影《还剑奇情》、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武打设计),在省市武术界享了三四十年的搏击霸主地位。
2018年12月,李德玉逝世,享年76岁。
《武林志》中的神掌李,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表面上是个江湖郎中,实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武林志士。
神掌李出场虽不多,但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扮演者是京剧武生演员张云溪,当时张老师已经64岁了。
当时张华勋应邀参加首都武术工作者座谈会,张云溪在会上讲京剧武功与传统武术的不解之缘,并进行了即兴表演。
张华勋被张云溪的讲解吸引住了,心中暗想:“这不就是我们要找的神掌李吗?”就这样,张云溪扮演了神掌李。
扮演俄国大力士的艾海提其实是一位足球教练,不会武术,但张华勋考虑到他有运动员的体格基础,气质形象都合适,便选择他扮演俄国大力士。
葛优的父亲葛存壮经常在电影中饰演反派,在《武林志》中他饰演的梁守仁坏得让人牙根直痒,不愧为老戏骨。
武打动作采用传统实战技击真功夫,舍弃花架子
动作设计是《武林志》的一大特色,影片全部采用传统实战技击真功夫,与同时代的很多香港武打片里的虚招子全然不同。有专家认为,迄今尚没有一部影片能在技击真实与动作美感的结合上超过该片。
本片的武术指导——门惠丰,是国际级武术裁判员,中国武术九段。他是东岳太极派创始人,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十大武术教授”之首,在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真正打过架的人都明白,在武馆里学的那些有漂亮名号的“套路”,在实战中基本用不上,反而那些一点不起眼的“把式”,若能熟练使上一招半式,却能起到大用。
为了着重呈现近代武术家抵抗列强、扬我国威的严肃主题,《武林志》中的动作设计都以简单实用和沉稳干练为主。特别是对八卦掌的全方位展示非常专业、认真,令观众赞叹不已。
中国拳术有家传的传统,因此影片设计了东方旭一家跟神掌李学武的场面,并从走步、穿桩、练掌到技击,表现了八卦掌的基本要领,给观众留下较完整的印象。
另一位武术家“何大海”,创作组又选用劈挂、戳脚、翻子等拳术来刻画他气势豪迈、勇猛刚强的性格。
对于大力士达得洛夫,除了表现他会拳击之外,导演张华勋还让他来一点中国武术动作、法国踢腿术以及空手道,以揭示他见多识广、骄横暴戾、目空一切的个性。在他练拳一场戏中,观众们可以看出来。
在主要场面一一擂台的技击特点上,本片着重表现了八卦掌,并突出了一个“狠”字。
张华勋明白,拳击同中国武术较量,没有什么套路可言,基本上是散手交锋。所以他要求拳拳到位,真击猛打,剔除花架子的东西,把“狠”字体现出来。
同时又要求动作的招式要清楚,技击的层次要分明,不能乱打一通。如东方旭最后还击一段,分为截拳、截腿、击面门等小段落,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来对付这个“庞然大物”。
最后走九宫步,穿梭摆扣,与前面的练功相呼应,用八卦掌将大力士击到擂台之下,取得胜利。
看过影片的观众都记得,当时导演从四个不同的方向拍摄东方旭击倒大力士时的八卦掌造型动作、突出东方旭的高超功夫和和凛然气概,给观众留下很深印象。
这种扎实、专业的武打动作,让那些看惯了香港花哨功夫套路的观众和行家眼前一亮,难怪受到金庸大加赞赏。
《叶问》剧情“抄袭”《武林志》?
《武林志》开了一个武打类型片的先河,即中国武术家摒弃内斗,为了民族气节一致对外,大战外国大力士和黑恶势力。此模式被后来很多电影所沿袭,像李连杰的《霍元甲》、甄子丹的《叶问》系列,无不是这种模式。
最明显的是《叶问》,《叶问》的故事从《武林志》里的天津移到了广东佛山,电影刚开始时北腿打败了南拳变成了南拳打败了北腿,叶问替换了东方旭,来踢馆的北方拳师沙胆源替换了何大海,日本军馆三浦代替了俄国大力士……
于是甚至有观众说,《叶问》的故事创意和情节安排是抄袭《武林志》的。
笔者看来,抄袭谈不上,最多是借鉴、模仿而已。毕竟这种类型的片子,大家最后觉得,似乎只能这么拍。没有别的更好的套路。
但《武林志》中展示的那种旧社会江湖氛围、武馆状态等非常有味道,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很多香港武打片比不上的。
除了《武林志》,上世纪80年代还出现了《少林寺弟子》《武当》《大刀王武》《侠女十三妹》等多部纯内地武打片,但观赏性、影响力及艺术魅力均不如《武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