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趣网

​《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事物而活

点击: 来源:迪趣网
摘要:《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事物而活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 《活着》的作者余华在自序里写到: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

《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事物而活

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而活着?

《活着》的作者余华在自序里写到: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历经苦难,跌宕起伏的一生,他遭遇了家道中落,九死一生,家人一一离世的残酷现实。

只是在作者笔下,福贵那悲苦惨痛的一生变得像一件平常的事情,就好像在诉说着隔壁的王二娶了个媳妇,东村李大娘家的母猪下了四只猪崽那么简单。正是这种看似平淡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抑和悲伤,感受到了当时人们对于生死那种无奈、悲痛又麻木的反应。

然而于福贵而言,无论经历什么,他从头到尾都没有仇视命运,而是与它握手言和,并友好地面对这个世界,面对他余生中的每一天。

读完这本书令人感到无比的震撼。生命对人们的赠予且唯一的赠予便是每个呼吸的瞬间,然而人们总是以为还有其他更多的东西,并因此不断地痛苦和烦恼,可到头来才发现,他们所能拥有却不能决定的,只有生与死。

下面,就从福的人生经历以及《活着》对我们的现实有何意义一起解读这本书。

一、阔绰公子的家世浮沉,活着才有希望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 在死亡的门前,我们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它的重要性。”

因为人总会死亡,所以无论经历什么,他都必须活着,因为那是谁都无法剥夺的权利,包括他自己。

01、人生无常,福贵的因祸得福

福贵起先是富家的少爷,他说:

“我爹和我,是远近闻名的阔老爷和阔少爷,我们走路时的鞋子的声响,都像是铜钱碰来撞去的。”

有钱的程度可想而知,加上他又娶了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家珍,可谓是锦上添花,成了人生赢家。只是有的人一旦拥有得太多,就变得不安分。

福贵开始往城里跑,经常十天半个月不回家,后来又进出妓院,接着染上赌博,他想把他父亲曾经因为赌博输掉的一百亩地赢回来。

然而他怎么想的并不重要,因为他最后把家里现有的一百亩地和其他家产全输进去。

父亲撒手西去,妻子被丈人接回城里,一家子离开了豪宅,从此世间再没有阔少爷福贵,只有一个学着下地种田穷困潦倒的福贵。

后来他去城里帮母亲请郎中,结果被抓去当壮丁拉大炮,还没上战场就被包围,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终于回到家。只是物是人非,他的母亲早已离世,女儿凤霞也因为发高烧再也不会说话。

对于这种人生的巨大落差,许多人会难以承受,只是日子总是要过,不能因此就不活了。人平时无论多矫情,站在生活的那个节点上,就不得不去面对,并有所行动,因为没有选择。

后来村里搞土地改革,那个曾经赢了福贵所有家产的龙二,被当成恶霸毙掉了。临死前龙二看到福贵,喊道:

“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

福贵吓坏了,赶紧逃跑,生怕别人发现他以前是地主的儿子。

当福贵意识到无论怎样的变故,只要活着就是踏实时,生活又给他上了重重的一课,让他明白人生无常,祸福相依。虽然他当初输了家产,却得以保存了性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得与失之间,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眼前的景象,感受到的是当下的痛苦,然而这种得与失最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其实我们谁也不知道。

02、超然的爱与包容虽伟大却令人心痛

后来福贵的儿子有庆去上学,他是全家人的希望。有庆非常钟情喂养两头羊,在小孩子的世界里,羊就是他最后的伙伴,而不是宰吃的对象。即使后来羊归属了公社,他也一如既往割草喂养它们。

书中在描写有庆喂羊这一段时,让人感受到了揪着的心稍微得到放松,那是苦难的幸福的源泉,这份源泉来自一位天真、善良的孩子,他用他的世界诠释了什么是爱与友善。

后来日子越发穷困,福贵的妻子家珍也病倒了,而他们的儿子有庆,那个被深深寄予希望的好孩子,在给县长夫人献血时被抽干了血,他死了。

这是多么残酷的结果,这个带着光和希望的孩子,消失了。可在那时,似乎没有人真正去关心这件事情,没有人去关心他的家人。或许不是那些人冷血无情,而是许多人自己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自顾不暇,根本顾不上关系其他人。

巨大的沉痛压在了福贵身上,但他还是刻意隐瞒妻子,只是最终没瞒住。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县长就是当初在战场和福贵成为战友的春生,那时他们患难与共,是生死之交。可是,正是这位生死之交的夫人,却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当福贵见到县长,发现他是春生之后,并没有冲上去杀了他。简短的对话之后,他对春生说道:

“春生,你欠了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

相反家珍就没办法原谅春生了,春生几次去福贵家,都被家珍轰了出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春生也不再是威风的县长,而是被人们抓起来吊着打,受尽各种折磨。他来和福贵、家珍道别,这次家珍没有再轰他走,并对他说:

“春生,你要活着。”

“你还欠我们一条命,你就拿自己的命来还吧!”

就这么一句话,让人内心的仇恨围墙瞬间倒塌,对于害死自己儿子的仇人,福贵和家珍这种做法已经不能说原谅这么简单,而是一种灵魂深处对“活着”本身的敬畏与超然,是一种超过爱和包容的情感。这种情感伟大却又让人心疼。

03、生死之前,活着便是活着

家珍虽然大病,但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这时女儿凤霞嫁给了城里的偏头二喜。二喜勤快孝顺,对凤霞及他的爹娘都很好,一家人总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只是灾难很快又降临,凤霞刚生下孩子就去世,家珍受到沉痛的打击,三个月后也离开了人世。剩下福贵、女婿、外孙三个人相依为命,但好歹算是个家。只是灾难似乎总是成群结队而来,女婿在往板车上装水泥板时意外惨死,结果仅剩下外孙苦根和福贵。

只是这个小生命在还没弄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吃豆子给撑死了,不是他嘴馋,是因为家里太穷,就是豆子也难得吃上,所以吃过多了。

结果眨眼间,热热闹闹的一家人,最后只剩下了福贵以及他后来买的一头老牛。

家世的大起大落,生命的跌宕起伏,一家人的聚散离合最终以福贵带着老牛在耕地而落下帷幕。

二、《活着》的现实意义

《活着》这本书让许多人在泪流满面的同时又感到了无比的震撼,并重新看待了活着这件事情以及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01、世事无常,祸福相随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因为家道中落逃过了被枪毙的命运。但是往后每当生活有所好转时,灾难又接踵而来,使得他的整个人生变得万分跌宕起伏。

同样在春生身上也显示了世事无常的特点,谁能想到那个曾经在战壕里和福贵一起拼命抢食的孩子,最终会成为一县之长呢?可是后来又成了那个被打被驱赶的人,并且最终不堪折磨选择了自杀。

这些无常的变故,他们都无法掌握。

这里的无常除了世事之外,还有生死。在这个人世间,每个人都拥有生与死,可是却无法决定自己的生与死。就如福贵的一家,都在努力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然而最终却因为各种意外一一死去,只剩下福贵一个人。

智者云:

“一切为我所用,但不为我所有。”

对于遇到的事物,我们可以使用它们所给予使用的特权,可是并不能将它们占为己有。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

“后来我终于知道,它并不是我的花,我只是途径了它的盛放。”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苦恼往往就来源于总是追求这些原本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总错把使用当成拥有,所以才会为失去而痛苦,为求不得而烦恼。

例如我们可能会经历工作上的失意、生活中的不快、感情中的分离等等。而当一个人身处这些困境时,则往往觉得失去某样东西,自己就失去了一切。

其实你所能失去的,都是你的身外之物。而你所拥有的,除了当下的“活着”,其他的未来也有可能会失去,或者得到更多,然而谁也说不清楚得失到底是好还是坏。

因此如果身处逆境,不妨再往远处看看,或许内心会清澈明朗许多。

我们当下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目前所拥有的,因为世事无常,祸福相随。

02、与内心的敌人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

杜月笙的处世智慧中,有一项是“冤家宜解不宜结”,他不轻易和别人翻脸,反而是能够靠着自己的本事和对方成为好朋友。

在《活着》的故事中,对于儿子有庆的死,福贵和家珍都没有找春生报仇,反而都是说春生欠了他们一条命,要好好活着。

有人会认为福贵和家珍的爱是无私的,他们敬畏活着本身的意义,不去剥夺任何人活着的权利。但其实这也是间接反应了他们与内心敌人的和解。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内心住着敌人,便会不断产生斗争和痛苦。生活中我们不用扛枪上战场杀敌,可是我们内心却自我斗争,常常让自己陷于种种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中。

人最大的痛苦往往不是来自于外界事物的本身,而是来自内心对外界事物的看法。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持续痛苦,往往来源于不能与自我和解。

内心那道过不去的坎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因此学会与自己的内心和解,也就是与自己的命运握手言和。

福贵和家珍便是这样与自己的内心和解,与命运握手言和。

例如作者自序中写道: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在一人的一生当中,身边的人事物来来去去,没有什么始终一成不变。唯有我们与自己的内心和命运紧紧相连在一起,始终如影随形。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与它们像好朋友一样相处,共同前行,往往会比抱怨和仇恨它们好得多。

03、生活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看法

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经历,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有的一切都是独一无二。没有人会有完全的经历,也没人完全能够懂得他人的生活。

即使有人在某些事情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经历,可由于他们的观念、想法、经历、经验不同,都会让他们对同样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感受。

如果当一个人说:“我理解你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在表达我是关心你的,我愿意和你站在一起去面对,我能够从我的角度去理解你,而不是你的感受就是我的感受。

说到底,生活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的看法。她就像鞋子一样,舒不舒服,只有脚才知道。

《忽而今夏》有一句话:

“何必向不值得的人证明什么?生活过得更好,乃是为了你自己。”

生活中我们有时候对自己生活的认知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之上,总是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向别人证明什么。其实有什么必要呢?生活始终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眼中的看法。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一种最大的舒坦。

就如《陋室铭》所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们根本无需去向别人证明山高水深。与此同时我们不要轻易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的投射,看到的是自己的形象而已。

活着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仅仅为了活着就拼尽了全力,然而我们始终都要珍惜每个呼吸的瞬间,因为既然无法决定生死,那么就好好保存当下活着的权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