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四川的硬气,中国的底气
绵阳:四川的硬气,中国的底气
神奇的是,中国唯一官宣“科技城”,并不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
事实上,它在一个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四川绵阳。
请横屏观看,绵阳晚霞映照下的涪江、电视塔与越王楼 | 摄影师@何张波
虽然它的科技实力,并非冠绝群雄,但在某些领域,绝对无可匹敌。
论硬核,中国“核武心脏”在这里,亚洲最大“风洞群”在这里,家电巨头“长虹”在这里。
“风洞”是研究空气动力的尖端实验装置;下图是“风洞”实验现场示意 | 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论人才,25.6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这里,本科率全省第一。
2021地级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top10 | 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而这座西部城市,仅坐拥不过200平方千米的建成区面积,便已如此闪耀。
那么,绵阳科技到底有多“硬”?又凭何被选为中国科技城?
01赛博江城
进入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沿嘉陵江右岸最大支流——涪[fú]江,溯源而上,这片传奇土地便映入眼帘。
绵阳区位示意 | 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西部,岷山山脉、龙门山脉等渐次铺展,5000米级顶峰苍雪白头,挺拔屹立。
绵阳雪山与城市同框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山间云雾翻涌成海,汩汩清流汇聚而下。潮湿氤氲的空气,滋养了占地超50%的森林,用漫山绚烂,浓缩热烈四季。
请横屏观看,观雾山雪景 | 摄影师@邓崇刚
密林深处,诸多湖泊犹如硕大的碧玉撒落。这方被“隐藏”的秘境,正是川西北“桃源”般的存在,原始壮美的风景自古令人着迷。
绵阳三台鲁班水库全景 | 图片来源@汇图网
然而近百年间,一座新城的崛起,却重新书写了它的气质,以“西部硅谷”的名号,与绿水青山碰撞出独特的城市张力。
俯瞰繁华的绵阳市区 | 摄影师@琅环
连接绵阳与成都的交通骨干——京昆高速绵阳入口,矗立着巨大的现代红色雕塑,镂空部分象征核武器试验的“蘑菇云”,同时寓意开启命运的钥匙。
绵阳“裂变”雕塑 | 摄影师@蒋小翼
城西交通枢纽——普明立交上,灵感源于物理原理的“磁动力”雕塑,承载吸引科技人才的希冀。
绵阳“磁动力”雕塑 | 图片来源@汇图网
国内首座人车分离双层“S”形城市景观斜拉桥——三江大桥桥头,充满速度感的“涡轮发动机”,穿过导弹飞行的轨迹。
绵阳“涡动”雕塑 | 摄影师@蒋小翼
省内规模最大的科技馆之一——绵阳科技馆序厅中,用层叠的圆环构筑科技的丰碑。馆内则建有中国首个太空娱乐风洞,高达30米的入风口,可同时将4人吹至6米的空中。
正在体验“娱乐风洞”的游客 | 摄影师@陈冬冬
除此之外,密集的楼宇大桥,距市区中心仅10千米左右的机场,均栖息着城市向上生长的记忆,缩短了当地人与世界的距离。
绵阳“一带一路”区位示意 | 制图@吴昕恬/星球研究所
五洲四海的朋友,同样如潮水般涌来,亲身感受来自“东方的硬核力量”。
从2013年至今,整整举办了十届的绵阳“科博会”,已是颇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60余个国家及地区,近7000家单位,累计2.5万项展陈项目,曾于会上大放光彩。
第四届科博会场馆外人山人海,请滑动查看会上展品 | 摄影师@杨建&廖世龙
数不尽的绵阳造“黑科技”,由此向全球进发,让科幻的影子映入现实,让城市的底色愈益传奇。
而这份底色,竟缘起一场惊天动地的使命。
02国防心脏
1964年10月16日,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罗布泊,突然升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伴随震耳欲聋的响声,号称“生命禁区”的沙漠传出了沸腾的欢呼。
这是中国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威力相当于万吨TNT同时爆炸,此类武器也是目前人类引爆过的最强武器。
1964年,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实验的成功虽带来一定威慑,但在国际的质疑声中,部分势力仍未停止挑衅。如若发生敌袭,集中在中国东部的工业建设,将会直接瘫痪。
危机之下,将工业体系迁移至“大后方”的重大战略决策紧急制定。数百万行业精英背井离乡,踏上开往西部的列车,史称“三线建设”。
绵阳“两弹城”中仍保留着当年用于防御敌袭的“防空洞” | 摄影师@titan
堪称绝密的中国唯一核武器研制基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样急需转移至安全地带。
考察过大西南70余座城市后,深处川北、山地密集的绵阳梓潼脱颖而出。
绵阳梓潼“两弹城”内的保密标语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它的地理条件,不仅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战略思想,且矿产丰富、水能充沛,还有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擦境而过。
宝成铁路于1958年开始进行电气化改造;下图是绵阳高速交通 | 摄影师@胡宇
两万名隐姓埋名的科研工作者,穿越荒山野岭,搭建房屋、开挖地洞、钻研核武器技术。
总计22次核试验的顺利完成,终于让中国挺直了民族脊梁,让这片沉寂的土地得以不朽,为更多大国重器保驾护航。
国庆阅兵上的“导弹方队”,彰显着如今中国军队的实力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967年,我国磁学领域最大综合性应用研究机构——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在绵阳兴建。
1968年,由钱学森等科学家规划的“空气动力事业国家队”——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在绵阳筹建。
1977年,专业从事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军民融合型研究所——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在绵阳成立。
第五届绵阳科博会上的“军民融合”展馆铭记着那段岁月 | 图片来源@绵阳科博会官网
1990年,扎根深山的科研院所为改善工作条件,于绵阳城郊划定专门的区域,一座“科学城”拔地而起。
聚集于绵阳的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在国防科技领域巅峰竞技,成为中国奔赴星辰大海的幕后助力。
2022年,搭裁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点火发射,其中环行器、隔离器等多款“绵阳造”产品应用其中 | 摄影师@陈肖
用于研究空气动力的尖端实验装置——风洞,可通过人工控制气流,进行发动机高空模拟实验、测量飞行器各部件干扰阻力。这也意味着,此项技术需要精确模拟远超想象的自然力量。
而绵阳正坐落着数十座风洞,为目前亚洲最大风洞群。
“超音速风洞”全景示意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洞内不仅能制造“结冰风”“等离子风”“燃烧风”等,还可开展从低速到24倍超高声速测试,模拟环境囊括水面、地下到94千米高空。
来此实验的,不乏各类神舟飞船以及我国目前最强战机“歼-20”。
飞行中的歼-20身披彩霞 | 摄影师@邓国晖
守护“国防心脏”的使命,赋予了绵阳坚毅与厚重,而经济的开放与活力,却始于一条看似不起眼的“筑梦路”。
03筑梦之路
绵阳涪城区有条绿树成荫的知名大道——跃进路,路边砌着米黄色瓷砖的红砖房,历经了近70年风吹雨打。
这份独属于上世纪的记忆,在墙上凸出的“红色标语”中,显得格外清晰。
绵阳跃进路“红砖墙”标语 | 摄影师@蒋小翼
回望50年代的百废待兴,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迫在眉睫。相对低调的电子技术,在当时极大改变了军事指挥的效能,被誉为军队的“神经系统”,是工业布局的重点之一。
拥有位置及资源优势的四川腹地城市,便承接了部分项目,绵阳也位列其中。
跃进路两边的梧桐树全由当年进驻的工人种下 | 摄影师@何张波
研制电子连接器的“华丰无线电器材厂”,当时国内唯一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长虹机械厂”,研制飞行管制雷达的“涪江机器厂”等电子产业齐集的地方,正是不过千米长的跃进路。
如今跃进路上的行人 | 摄影师@何张波
至三线建设时期,绵阳的电子工业越发完善,配套的教育资源——清华大学无线电系整体搬迁,输出上千余名电子人才。
校址边奔流不息的江水,见证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俯瞰西南科技大学,请滑动查看更多校内标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西南科技大学
改革开放后,伴随国家政策调整,部分军工企业向民品研发转型,曾经的长虹机械厂匹马当先,以过去的电子技术为助力,选择打破黑白电视市场的彩电为赛道,积极引进国外生产线,于80年代一炮而红。
“天上彩虹,人间长虹”堪称当时中国最洗脑的广告词之一。
“长虹”老照片 | 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1997年,长虹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惊人的35%,相当于每3个购买电视的消费者,便有1人选择了长虹。
除此之外,洗衣机、传真机、音响等相关电子设备的大力开发,让绵阳电子行业产值一度位列全省电子行业产值榜首,组成了跃进路上赫赫有名的“电子军团”。
请横屏观看,绵阳工业园区 | 摄影师@王经纬
实力浇筑起机遇的高台,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唯一科技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于新世纪之交诞生,哺育了上千家高新科技企业。
请横屏观看,绵阳科创中心 | 摄影师@王经纬
20年来,这座西南城市遇过困境、踏过坎坷,虽没有东部城市或省会城市那样引人注目,但一直默默坚守着独属于自己的逐梦之路。
这里有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让仿生机器人的动作毫厘不差。
“四足仿生机器人”示意,它无论身处地下、洞穴甚至更为复杂的丛林,都能协同士兵进行侦查 | 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这里有将核技术与医学结合的放射性核素诊疗技术,带电粒子可在医用“花瓣加速器”中折返加速,精确攻击并摧毁癌细胞。
“花瓣加速器”原理示意,基于花瓣加速器研制的放疗仪能降低对患者身体的伤害 | 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这里有优秀的基础教育水平,让数不尽的人才投身国防及科研事业。
在绵阳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上的参赛者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经历过“巨人迟暮”的长虹,也并没有老去,如今已成功转型为集综合家电、IT 数码、新能源等业务为一体的全球化科技企业。
长虹“5G+生产线上的工人” | 图片来源@视觉绵阳
或许是得益于秀美山水的滋养,绵阳在加快发展之外,从未忽视对生态保护的投入。
近日绵阳长虹与华为合作投建首个全液冷超充旗舰站,实现极速充电,大大减少能源浪费,将“绿色科技城”的名号打响。
请横屏观看,绵阳武都引水工程下碧水青山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日新月异的绵阳,还有太多惊喜不为人知。11月22日,由科技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即将召开,绵阳又将如何“物理破圈”?
从“国防心脏”到“筑梦之路”,肩负使命与时代搏击,练就超凡武艺的绵阳,早已用流淌的传奇岁月,告诉了我们答案。在高手云集的科技竞赛中,不灭的热血,将是绵阳人永远的必杀技。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悟空
图片:潘晨霞
设计:冯艺卓
地图:吴昕恬
审校:李默梨&苏楠&郑艺
封面摄影师:何张波
【参考文献】
[1]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5.
[2]杜祥琬编;李立浧总主编. 核能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06.
[3]中共绵阳市委宣传部等著. 绵阳史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10.
[4]宋瑞英,施惠栋,钟世材等.花瓣形加速器加速腔结构的优化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
[5]戎磊. 高速风洞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