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简介及人生经历(王小波:生前靠妻子供养,死后受万人崇拜,高晓松称他
王小波简介及人生经历(王小波:生前靠妻子供养,死后受万人崇拜,高晓松称他是“神人”)
王小波
1997年4月11日,一名叫王小波的作家孤独地死在了家中。
他的头倚靠着墙壁,身体蜷缩着,墙壁上有着牙印和深深的指甲抓痕……这些无一不说明了王小波死前经历过一段痛苦的挣扎和自救。
死后方生,这似乎是文艺界屡见不鲜的讽刺现象,在王小波死后不久,他的《时代三部曲》一经出版便畅销一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其奉为神明,甚至甘愿自称“王小波门下走狗”。
高晓松更是直言:“他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
高晓松照片
王小波的才华毋庸置疑,可他的作品在生前别说畅销,就连出版都做不到。他本人也是要靠着妻子李银河供养才得以维生,正是因此,他也被冠以“中国的卡夫卡”之称。
1952年,王小波生于北京,其父是北大教授王方名。
可是因为家庭并不宽裕,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得王小波严重缺钙,身体孱弱,这也为他的英年早逝埋下了一个重重的伏笔。
王小波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但父亲王方名很排斥孩子们选择文科,于是将家中藏书全部锁起来,可是与生俱来对文学的热忱,又怎是一把枷锁能够阻拦的呢?
王小波童年照
王小波偷偷将锁撬开,捧着那些中外名著如饥似渴地阅读着,随着他精神世界的土壤愈发肥沃,
王小波萌发了对写作的渴望,他将这一梦想播撒在这片沃土之上,并随着岁月愈发增长。
1968年,王小波响应知青下乡运动,前往云南插队。
不同于很多人的垂头丧气,王小波对这趟云南之旅充满了期待和热情,经历了几天的颠簸之后,王小波终于来到风景秀丽的云南。
十六岁的王小波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抬头望向天空,只见天空蓝得吓人,天上的云彩一半沉在黑暗里,一半仍浮在阳光中,王小波的内心骤然闪现出很多奢望,此刻他的梦生猛而充满活力。
王小波受到的欢迎仪式,是队长狠狠踹向他屁股的一脚,与想象中不同,这里的劳动很是辛苦,居住的条件也并没有那般美好,可王小波丝毫不在意,他只一心沉醉于写作之中。
王小波
王小波的黑色幽默是骨子里的,他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这样写道:
“我总觉得,文学的使命就是制止整个社会变得无趣”。
插队有段时间他要用独轮车推几百斤的猪粪到山上,他累得脚后跟抽筋,腰都直不起来,鞋子也磨破了好几双,却仍要调侃道:
“好在那些猪没有思想,不然它们看到人类不遗余力地要把他们的粪便推上山,肯定要笑死。”
在他的《黄金时代》一书中,有一段是讲两帮人械斗,其中一个人被一丈来长的长矛给扎穿了,此人正惨叫之时,路过的王二心中却想着:“瞧瞧,这个人只会发元音,不会发辅音了。”
这种黑色幽默贯穿于他的文章乃至生活中,他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诙谐和乐观直面艰苦的生活,还称其为自己的“黄金时代”。
和他一同插过队的人回忆:王小波平日里很是沉默,不大爱与人交流,他身材虽然高大,但总佝偻着身子,邋里邋遢,不修边幅。他的床上堆满了工具和书,闲得没事就看书,累了倒头就睡……
他总是这般特立独行,异于常人,正如他笔下那头特立独行的猪一样,清醒而又独立,跳脱在生活的设置之外。
虽然王小波已经经历了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空乏身,但命运仿佛在捉弄他一样,仍要行拂乱其所为,王小波投出的稿件被一一退回,换做别人可能已经要另寻出路。
王小波
可他是王小波,正如他书中那句:
“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捶不了我”。
从云南到山东,从插队到进厂做工人,虽然每次都被退稿,但王小波始终没有放弃。
1977年,王小波满怀希冀地将自己的爱作《绿毛水怪》投到了光明日报,也正是因为此书,他与李银河的人生开始接轨。
这天,身为光明日报编辑的李银河发现自己的同事一会儿大笑,一会儿抹泪,她好奇地将同事正在审的这本《绿毛水怪》接过来阅读,顿时就被这篇小说所吸引。
手抄版《绿毛水怪》
李银河看着看着,眼睛不由得就泛起了泪花,她的内心此刻掀起了惊涛骇浪,
她悄悄记住了这个作者的名字——王小波。
几天之后,李银河前去拜访王小波父亲王方名,名为找王方名先生探讨问题,实则是想一睹这本小说作者的庐山真面目。
李银河有点忐忑地敲响了王家的大门。
李银河
在与王方名先生攀谈几句之后,李银河终于见到了王小波本人,这不禁让她大失所望,眼前的男子面容丑陋,不修边幅,与她内心的幻想大相径庭。
据李银河后来回忆:“当时真的是吓了一跳,没想到那么丑,丑之中还带着一点凶相。”
这一见面让李银河内心的涟漪彻底平息,出于礼貌,她还是针对《绿毛水怪》一书与王小波探讨了几句才起身离开。
妾无情郎有意,王小波则是对李银河一见倾心,没过多久他就借着借书的名义到光明日报去找李银河。
王小波与李银河相谈甚欢,突然王小波问道:“你有男朋友吗?”李银河此时刚刚失恋不久,愣愣地回道:“没有。”
王小波紧接着说道:“那你觉得我怎么样?”李银河被王小波突如其来的告白弄得措不及防,她看着王小波与初恋相差甚远的颜值,当下便拒绝了他的求爱。
被拒绝的王小波并没有死心,而是开始一封一封地给李银河写情书,他的一封情书是用五线谱写的,信中写道:
“五线谱是偶然得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他在一封封信中,狂热而露骨地描述着自己的爱意: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就是我的军旗”。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李银河面对王小波浪漫而又狂热的追求,很快便沦陷了。
两人在一起后不久,李银河常常因为一些琐事要提分手,究其原因,还是觉得王小波太丑了。
王小波在给她的信中有点生气地说道:“你应该去动物园的爬虫馆看看,是不是我比它们还难看?”
李银河被王小波的言论逗笑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喜欢的是王小波的灵魂而非长相,两人和好如初。
王小波与妻子
王小波此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李银河并没有在意这些,在她的鼓励下,初中辍学的王小波鼓起勇气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顺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尽管李银河的母亲极力反对,觉得王小波的长相“拿不出手”,可两人还是在大学期间低调完婚,也是在这个时期,王小波的杂文《地久天长》终于被刊登。
这让一度心灰意冷的王小波再次重拾了信心,身边有貌美妻子陪伴,得空约上三五好友一起谈古论今,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大学四年转瞬即逝,而命运在这时又给王小波开了一个玩笑。
王小波在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人民大学任教,李银河则是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了前往匹兹堡硕博连读的资格,当时政策要求大学毕业之后要在国内两年,否则不予签证,因此两人只能被迫分离。
王小波与妻子
两年之后,王小波终于拿到了去匹兹堡伴读的签证,两人这才得以团聚,然而现实无情摆在两人面前:仅靠李银河的奖学金是无法维系两人的生活的。
为了生计,王小波也尝试过去中餐馆刷盘子赚钱,他看着在工作结束后,狼吞虎咽吃着剩菜的美国人,突然也感觉到,原来外国也有人过得如此不如意。
王小波腹中纵有千篇文章,对李银河万分爱意,可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也不得不被迫成为了“受了槌的牛”。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从古至今,都是这般残酷。
餐馆的工作不仅让王小波身心俱疲,更是让他的创作陷入了停滞。李银河捧起他的丑脸心疼地说道:“你那么聪明,就在家专心写作,我来养你!”
王小波与妻子
就这样,王小波放弃了这份工作,整日躲在家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黄金时代》这一书当中,李银河则是一边进修学业一边赚钱养家,两人在美国过着艰苦而幸福的生活。
倘若没有李银河默默地鼓励与支持,王小波的许多作品能否问世还是未知数,
与其说这些作品是王小波的精神硕果,倒不如说这是二人神魂交融的结晶。
1988年,两人回到了国内,李银河很快入职北京大学研究所,而王小波也成为了北大社会学所的讲师,这种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稳定工作,在王小波眼中却是在浪费生命。
王小波毕竟是王小波,他就像书中描述的那头特立独行的猪一样,一个不满足在猪圈生存的猪,又怎么可能因为饲料好坏而驻足呢?
虽然王小波的作品屡屡碰壁,但很快这一切便迎来了转机。
1991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获得了台湾联合报中篇小说文学奖,这让王小波大受鼓舞,更是坚定了写作的信念,他毅然辞掉了自己的工作,成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可惜的是,由于王小波的小说内容过于露骨,国内的出版社统统将其拒之门外,他们给出的理由出奇的一致:“小说写得很好,但现在不适合出版。”
幸好香港的出版社愿意出版《黄金时代》,不过等到出版之时,王小波却发现小说名字改为了《王二风流史》,这种对小说的曲解让王小波倍感屈辱。
《黄金时代》
对一个作家而言,孤芳自赏不可怕,万人传颂也不为傲,唯独被人曲解最不可忍耐。
他书中的露骨情节均是为了情节需要,是借此展现人性的自由,而并非故作奇技淫巧来讨好看客。
王小波默默地忍受了这一切,并且很快写出了《红拂夜奔》、《革命时期的爱情》等作品,但这些作品与《黄金时代》一致,内容和思想过于前卫,并不被当时的出版社所接受。
1994年,一名叫赵洁平的编辑在读完《黄金时代》后大受震撼,她认为这本小说必将成为万人追捧的著作,于是她大着胆子将这一书悄悄出版了6000册,为此不仅受到了严厉批评,还差点丢掉了工作。
由于没有正规渠道,赵洁平只能和王小波一同推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地售卖,可即便如此,这本售价12元的《黄金时代》,直到王小波去世前都没能卖完。
王小波
王小波的大哥也曾忍不住对李银河说道:“小波这样天天写书是赚不了钱的。”可李银河只是坚定地回答:
“小波就适合干这个,如果让他做别的就像是要了他的命,即便物质生活再丰富他也不会开心。”
1996年,《北京文学》的一位编辑给王小波写了一封信,信中极其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王小波作品的喜爱,并承诺一定帮他把作品发出去。可惜,现实终究还是给心怀期待的两人以当头棒喝。
尽管编辑极力帮助王小波辩解,甚至以删掉大部分章节作为让步,可最终《红拂夜奔》还是没能被出版。现实与理想的强烈反差让王小波身心俱疲,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疾病。
最后,这个号称什么也捶不倒他的男人,在看到自己40多岁仍无出头之日后,终于被现实所捶倒了。
他考了货车驾驶证,希望有一天能够靠开货车来维系生活。
在王小波去世前几天,他的朋友李静前去看望他,李银河此时已经前去英国采访,所以独留王小波一人在家中。
王小波嘴唇乌紫,神情疲惫,这些无一不说明了王小波的身体状态极差。
王小波坐在椅子上,拿着刚办好的货车驾驶证,半炫耀半无奈地对李静说道:“以后赚不了钱,我就去干这个。”
李静说了几句宽慰的话,但王小波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拎起暖壶起身,将李静送出门外,轻声说道:“我去接水。”
李静在后来回忆道:“我看见他走得很慢,衣服又旧又破,只有一个寥落、孤独而伤感的背影……”。
9天后,在4月11日,王小波的住所中传来了两声哀嚎,他拿头猛烈地撞击着墙壁,墙壁上是他的牙印和指甲抓痕,他就这样孤独而痛苦地死在了这个夜晚。